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仙未殃> 第一百二十九章 春秋事(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百二十九章 春秋事(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据传,卫人王禅,又与孙武子互为至交。孙武子者,齐人也,呕心沥血数年,得兵书十三篇,欲献于齐王,以作富国强兵之用,奈何齐王不学无术,视兵书为粪土,只得罢;后经伍子胥七荐,得入吴境,献书于吴王阖闾,仅留残稿于身,又助子胥复仇于楚,下国城,破郢都,昭王遁逃,久寻而不得,遂掘平王墓,鞭尸三百,倒行逆施。往后数年,吴王以兵书诀天下,西克强楚,北威齐晋,南收蛮越,藏其于姑苏台。至阖闾亡故,夫差即位,儒门子弟端木赐,为存鲁而布乱齐、破吴、强晋、霸越之计,十年间,五国变,使夫差为勾践所蔽,使伯嚭为文种所隙,亦使子胥自刎于属镂剑下…”

  清都山水郎羽扇轻摇,口角生风,似是有意要将那段诸子争鸣、诸侯争霸的春秋盛况,重现于众人眼前。

  众人渐渐听的心驰神往,眼中、心目中的惶恐与不安各自无声的退散。

  对于那段遥远的历史,他们大部分人了解的并不多,但他们每一个人都知道,那是诞生在这片华夏大地上最为灿烂的一个时代。那个时代圣贤云集,雄主辈出,群星闪烁,辉煌已极,每一个都是早已写进史书的不朽人物,每一个都深深的影响着各式各样的后来人。那个时代的故事与传说,那些人物的思想与智慧,已经争相流传影响了几千年,以后也将一直流传下去,影响下去。永不休止。

  琴声渐急,话声又起。

  清都山水郎接着道:“齐人孙武子,深惜子胥之死,止为吴谋,绝踪于世,值越甲吞吴,火焚姑苏,兵书被烧。楚国昭王迁都鄀地,深惧阖闾,得知五败于吴,皆为兵书十三篇之故;吴亡后,昭王挟齐,命其以著书者相供,孙武子深恐为其所擒,亦恐随身残稿落于其手,重托于王禅。卫人王禅携稿隐于颖川,因临楚地,为昭王所知,便跋山北去,隐于池阳;池阳是为秦地,毗邻犬戎,屡遭战乱,便东渡河洛,隐于朝歌,朝歌是为卫都,西南三十里处,正乃云梦山——”

  “王禅在入云梦山,已开天下大道之心。夫天下大道,先观后揣,继而济之也。欲济之,须先智其身,欲智之,须有学相传,遂于云梦山开坛聚道,置天下于世外棋局,视诸侯为掌中棋子,执手黑白,旋转乾坤;诸如孙膑庞涓之辈,苏秦张仪之流,抑或商鞅、毛遂、李牧之类,尽入其门下也。”

  “夫王禅之学,世知有四。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诡异莫测;三曰言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辞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学,修真养性,形神俱妙,超乎万有,体合自然。因学成者,多为天下谋,出将入相,故名其为纵横;又因王禅开坛聚道之所,位于云梦山鬼谷,故名其为鬼谷子也——”

  清都山水郎话中提到的名字,大部分都为众人所熟知,唯独“王禅”之名只有少数人知晓。这些持刀带剑的江湖人士,大多数都不喜欢读书,在加上平日里目中无人、眼高手低惯了,致使他们所知悉的,仅仅只能是那些已经妇孺皆知的事迹与人物。

  直到清都山水郎说出“鬼谷”两字,正对“王禅”这个名字好奇的人才吃惊的明白过来——原来这个能与墨子、孙武子为友的王禅,就是纵横家的鼻祖“鬼谷子”。

  明白过来的人,心中暗怪清都山水郎故弄玄虚:鬼谷子就鬼谷子好了,非得叫什么王禅…

  一开始便知道“王禅”就是鬼谷老祖的人却没有这么想。

  他们本来很是困惑清都山水郎说出这些故事的目地,这些故事都是天下纷争之事,距离如今已然久远,清都山水郎为何要如此大费周章的旧事重提?等到他们听到清都山水郎说出“置天下于世外棋局,视诸侯为掌中棋子,执手黑白,旋转乾坤”一句,他们的心头莫名涌出一股极其不详的预感。

  那股预感告诉他们,今天的醉芳楼将有大事发生…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