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王俊这么说,秦淮觉得他可以说两句,民国传下来的老字号他熟啊,梦境里见过。
“这个我知道,北平之前还有一家泰丰楼,不过好像已经关了很多年了。”秦淮道。
这下轮到王俊愣了:“有这家酒楼吗?”
秦淮郑重点头,这可是疯小姐甄选。
秦淮不再深入这个话题:“所以现在的情况是白案厨师有厉害的,但是年纪都比较大,虽然技术好但体力跟不上,基本不在一线工作。青黄不接,中间断档,郑思源这种年轻一代的领军人物在整个行业里也能算得上顶尖水平。”
王俊点点头。
秦淮稍微自我换算一下。
首先,郑思远的水平肯定是比他高的,这点绝对毋庸置疑,郑思源的鲜肉月饼要是bff菜,可以把秦淮的酒酿馒头按在地上锤。
但秦淮自认为也没有比郑思源差太多,大概就是一线之隔,主要是他刀功和火候太差了,指法也不太行。
刀功还好,白案不怎么需要。随着秦淮做的点心的种类越多,难度越高,他越发发现火候其实是白案制作里不可或缺的重要基本功之一,想当好一个优秀的白案师傅,不是包子蒸得好,蟹壳黄烤得好就行的。
对于难度相对来说比较高的点心而言,馅料也才是重中之重。
秦淮觉得如果自己的火候提升到和郑思源差不多的地步,他的水平应该会和郑思源不相上下,甚至更好一点。
等量代换一下,他不就成业内的顶尖水平了吗?
再等量代换一下,他现在是接近业内的顶尖水平呀!
虽然白案这个业内顶尖水平的水分比较多,因为断代严重,最顶尖的是顶尖,次顶尖的也可以算顶尖。
但无论怎么说都是顶尖呀!
都是一个五丁包售价65,还卖爆的顶尖啊。
自己居然这么牛逼。
“难道我真的是天才?!”秦淮喃喃道。
王俊:……
作为一个老实人,他有的时候真的想和你们这些天才拼了。
中午的员工餐是黄嘉亲自做的。
托秦淮的福,今天中午黄记负责红案的后厨员工工作都比较轻松,客人们点的炒菜的量不大,全抢点心去了。
工作轻松就导致大家没什么事儿干,黄嘉作为主厨,1点不到就已经干完活了。看到白案那边捣酒酿都快捣出残影,秦淮越揉面表情越生无可恋,难得这么早结束工作的黄嘉非常愧疚。
他觉得秦淮今天会这么忙,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是昨天晚上秦淮把单子发给他的时候,他稍稍出言劝阻一下,秦淮也不至于今天变成揉面仙人。
黄嘉知道自己是该劝阻的。
但他昨天晚上有那么一刻,更想知道秦淮列的单子上点心的的水平如何。他甚至有点想知道,秦淮会的120种点心是哪120种。
没想到就是这小小的私心,给秦淮差点干活干自闭了。
黄嘉很愧疚,所以他主动接过做员工餐的重任,给秦淮狠狠的开了一个小灶,让秦淮在中午的员工餐上吃到了松鼠鳜鱼、文思豆腐、响油鳝糊和正宗的扬州炒饭。
纯小灶,秦淮和郑思源两个人吃三菜一炒饭,其他人照常吃大锅饭。
对于这种明目张胆开小灶的行为,大家都没有任何异议。
销冠在哪里都是享有特权的。
秦淮端着碗,碗里是满满一碗漂亮的扬州炒饭,饭炒得粒粒分明,色泽金黄,乍看上去很像是美食文里经常出现的传说中的黄金蛋炒饭,是老佛爷最爱吃的每一粒米饭上都均匀的裹上蛋液的传说级蛋炒饭。
当然,只是乍看上去。
黄嘉没那个水平,扬州炒饭也不是普通的蛋炒饭。
炒饭的配料非常丰富,鸡蛋、虾肉、牛肉粒、火腿、胡萝卜粒等一众食材混合在一起,撒上葱花,吃起来极其喷香诱人。
秦淮一口扬州炒饭一口响油鳝糊,一口扬州炒饭一口松鼠鳜鱼,一口扬州炒饭一口文丝豆腐,一口接一口吃得根本停不下来。
秦淮觉得如果每天的员工餐都是这个档次的话,那在黄记当牛马也没什么。
黄嘉的手艺虽然不如黄胜利,但也远胜于其他厨师,至少远胜于秦家早餐店隔壁的10元小炒。
秦淮不是想吐槽秦从文和赵蓉炒菜的手艺,他只想说,之前如果家里的早餐店生意忙赵蓉没有时间做饭,就会给他20块钱让他带秦落去隔壁吃10元小炒。
那是秦落日常的小快乐。
这也是为什么后面秦淮继承云中食堂后,他们一家四口天天吃食堂的缘故,不是食堂的红案厨师厨艺有多高,主要是爱吃食堂。
而且天天吃食堂也有好处,周围的居民非常信赖食堂的食品安全,毕竟老板一家天天都吃。
秦淮和郑思源快乐吃午饭。
“思源。”秦淮突然开口,“我刚刚才知道,原来你的白案水平在业内算是顶尖的。”郑思源淡淡点头:“算是吧,不过也是矮个子里拔高个。”
“那你为什么不去酒楼里工作,或者自己开个酒楼?因为太累吗?”秦淮好奇地问。
他总感觉一个业内顶尖的白案大师在小区门口开糕点店卖平价糕点,非常像少林的扫地僧,可是少林扫地僧是里才会出现的人物。
“那倒不是。”郑思源道,“应该说不完全是,开糕点店有的时候生意太忙也挺累的。”
“比起做点心,我更享受点心卖出去,看着大家吃的过程。”郑思源道,“如果在酒楼后厨,很难第一时间得到食客的反馈。”
“而且我又不缺钱。”郑思源拍了拍掉在迪奥裤子上的胡萝卜粒,“而且我觉得我现在的技术没有办法成为一个知名酒楼的大师傅,如果去酒楼工作,我也是去永和居、知味居这种名酒楼。”
“但我的水平在永和居里算不上顶尖,在那些有红案著称的酒楼里也不可能压过赫赫有名的大师傅。”
“我不喜欢给人当陪衬。”郑思源淡淡地道,“其实七年前我在黄记呆过半年,那个时候师伯的身体还很好,黄记每天客似云来,服务员和后厨人员的量大概是现在的1.5倍。”
“那个时候虽然有很多客人称赞,我的点心销量也不错,但我始终是师伯的陪衬。大家永远不可能是冲着我的点心来的,一定是冲着师伯的手艺来黄记,我不喜欢过这样的生活。”
“可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和我爸是一样的,我们都不甘屈居人下。只不过我爸选择了下海经商,我选择去小区门口开糕点店。”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