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公此举,于君有何评价?”
于志宁说道:“既已谋反,又立代王,掩耳盗铃耳。”
李善道摇了摇头,说道:“于君,我可不这么看。以我看,唐公此举,高明得很。”
于志宁“哦”了声,说道:“敢问将军,高明何处?”
“概言之,两个字,‘大义’。”
于志宁淡淡地笑了起来。
“于君,笑什么?”
于志宁说道:“隋固暴虐,其鼎已将易,然唐公本隋臣,今行反乱事,复何有‘大义’可言?”
“于君,这个‘大义’,对的不是隋室,不是昏君,对的是魏公、是海内举义的群雄啊!”
于志宁收起了笑容,拈着胡须,看了李善道一看,问道:“将军此话何意?”
“较之魏公、翟公和海内南北今已林立之群雄,唐公举义稍晚,诚如于君所说,他又本系隋臣,那么他该以何,来除其‘本为隋臣,今却谋逆’的负面影响;又该以何来做号召,与魏公、翟公、今已林立海内的南北群雄相争呢?于君,所谓‘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不就是他最好的选择了么?既除去了他‘本为隋臣’的尴尬,又可仍暂得以‘隋’名为号召,诚然两得之利!于君……”李善道顾盼堂上诸人,说道,“诸君,唐公此举,焉不高明!”
一番分析说完,李善仁、杜正伦等皆是思索过后,纷纷称是,俱以为然。
于志宁讶然之余,对李善道不觉刮目相看。
一点也不错,李善道对这件事的分析,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于志宁,他也是这么认为,这么想的!
李渊尊杨广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任谁都能看出,他这是在“掩耳盗铃”。
可他的这一举措,是多此一举么?
却又断然不是多此一举,而是他在他的造反事业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短期来说,不是所有人都愿跟着他造反的,有了“立代王”这一环,他就能堵住一些反对他的人的嘴,能够更好地控制太原的舆论形势。
中期来说,他又能以此招降各地的隋官隋吏;而且此外,代王现并不是在太原,是在长安,遥尊立了代王为帝后,那接下来,李渊如果向长安进兵,他便也有借口了。
长期来说,时机成熟后,他肯定是要自己称帝的,有了代王这个“新的隋帝”在手,为使改朝换代更名正言顺,禅让此类历代变革之际惯常会被使用的手段,他且亦也能用之了。
李善道说李渊搞这么一出,是“两得之利”,长远视之,又岂止两得!
不得不承认,李渊在政治上,确实老练。
一个“立代王为帝”的举措下来,身为隋臣、反叛隋室的尴尬消除了,与李密等南北先起之群雄逐鹿天下的政治号召,他也有了。
——甚至不单单是有了,只靠这一举为,在政治能力这方面,他还隐隐地已是把李密等其他举义起事的群雄都给比下去了!李密用兵上是个奇才,政治上也有能力,但与李渊一比,李渊“立代王,取代杨广为帝”的这招一出来,说实话,李密还真是在政治上,哪怕李善道,也得心中承认,确是有些不如李渊!李密到底年轻,政治上,难如李渊这等老辣成熟。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