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史册> 第746集(2/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746集(2/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其它:

  世界之最

  秘鲁钒的储量是世界最多的;

  智利是世界上领土最狭长的国家;

  智利铜的储量是世界最多的;

  智利硝石的储量是世界最多的;

  哥伦比亚绿宝石的储量是世界最多的;

  哥伦比亚的希帕基腊盐岩矿山是世界最大的;

  巴西和巴拉圭共有的伊泰普大坝在三峡大坝建成前是世界第一大坝;

  巴西高原是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

  亚马逊平原是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伊泰普水电站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水电站;(原为第一,现被三峡取代)

  厄瓜多尔比尔卡班巴村是世界第一长寿村。

  音乐

  拉丁美洲的居民大部分是混血儿,所以,音乐上也表现了从那个社会中自然产生的生活情感。在这里所谓的欧洲风格、非洲黑人风格,都是已经染上新大陆的色彩,获得了新的生命。与其说是原来的印第安人的音乐文化按照古代样式被传承下来,不如说是一方面吸收了种种影响,另一方面是作为表达生活于现实中的人们的情感,而加进了许多微妙的变化。这三种因素的混合,如果从旋律节奏方面来看,是可以引用尼-斯洛尼姆斯基《拉丁美洲的音乐》中的一段话来做说明的:在旋律上,“印第安人提供基本的五声音阶模式,欧洲殖民者的影响表现在扩展音阶、增加和弦上,黑人则增加了变化音的修饰。在节拍和节奏上,印第安人坚持短句长休止,用单调的击鼓声作伴奏。殖民者的节奏主要是西班牙的,典型的是3/4与6/8的双重节拍,结果在小节中央产生特征性的交错节奏。黑人影响是在几乎不变的2/4拍内加入切分音。“关于这三种因素的混合过程,上书引用达古的研究成果,把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纯粹印第安曲调,五声音阶;2、印第安音阶的所谓“混血化“,结果产生类同欧洲大小调的印欧混血种音阶;3、“混血再混血“,就是用非洲黑人的装饰音和变化装饰音使音阶进一步繁复。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