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好!那么北线的战斗呢?你有什么想法也可以大胆说一说!”老师继续鼓励道,这学生讲得很细致,老师感觉此堂课可以轻松偷个懒。
一讲到北线作战,男同学昂首挺胸,仿佛充满了睥睨天下的自信:“北线的战斗更加复杂,里面除了具装骑兵对‘裸奔骑兵’的优势以外,主要是哥方军运用了新的战术,才能以少胜多,一举打败两倍于己的敌人!”
“面对极有可能多于自身的敌人,哥方可汗作为统帅并没有延续哥方人传统的‘硬打硬冲’风格,率领全部主力一拥而上,寻找曼方主力军决战,而是巧妙地将部队一分为四,三个千人队分开行动,而自己率领一半主力。曼方人没有应对这种战术的经历,再加上急速北返侦查不足,无法确定四路哥方军具体数目,只好按照固有经验将主力军一分为四,每队3000骑兵,分头赴4个遭受攻击的地区解围。”
“曼方军的分兵给了哥方军天赐良机,三个靠近北面的千人队面对面前3倍之敌,选择且战且退,将敌人远远引开,而可汗和左贤王带领的主力则迎头撞上曼方军的第四路骑兵——同样也是3000人。曼方军远来疲惫,哥方军以逸待劳,且充分发挥装备优势,最终以不大的伤亡击溃这只曼方军。随后哥方军并未追击彻底消灭他们,而是马不停蹄向北同其他千人队汇合,再次形成兵力优势后将第二、三、四支曼方军分别击溃。”
“这场战斗中,首战是关键。哥方军与曼方军都是3000骑兵,曼方军疲惫但胜在人强马壮士气如虹,哥方军有以逸待劳优势但并不明显,两军的骑兵对冲战法又极其相似,因此最终决定战争胜负的,还是尼国为哥方骑兵提供的藤甲和铜矛。据最北路的千人队长胡里克称,曼方军紧紧咬住他们不放,2天时间他们便减员三成,但齐里克等一批优秀的百夫长都活了下来,靠得便是身上着甲。而可汗与曼方人的第一战,哥方军的第一排骑兵均手持铜矛,身着皮甲,在第一轮对冲时,给予曼方军极大杀伤,自身却伤亡甚微,并彻底震慑了曼方主力,最终曼方人伤亡千人,哥方人却只丢了200人。尚余2800名骑兵的哥方主力是随后击溃其他三支曼方军的关键,即便到了第四战,哥方军汇合了胡里克的千人队,仍有近4000人,哥方人在每一个战场上,都对曼方军形成了兵力、装备优势,没有不胜之理!”
“按照刚刚老师您提出的,此战同大圣山盟解围之战和夏军殿后之战完全不同。大圣山盟那一仗前期与其说是战争,不如说是政变和内斗,大圣山军的表现完全不是在打仗,而后期兰西与咱们尼国纷纷入局之后,就变成了比较硬的仗,沿着战线一字铺开,没有用到战争技巧或战术。而夏军悲壮的那一战,统帅运用了许多新战法,包括一些步兵克制骑兵的战法,但由于是被包围,同样无法运用战术手段取得胜利。而翡国这一战的北线战场,我认为是尼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出色的战术,以少胜多战胜敌人。”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