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夏明镜> 第351章 中书遇旧(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351章 中书遇旧(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流程虽然麻烦,但一步都不能跳过。

  刑部。

  刑部尚书今年五十岁,是除李诺和安宁之外,大夏最后一位第五境的法家,李诺之前虽然在刑部见过他很多次,但这位尚书大人,性格和父亲有些相像,平日里不苟言笑,李诺和他只有公务上的交流。

  刑部尚书看完李诺的奏折之后,在上面盖上了他的印章。

  李诺抱拳道:“多谢尚书大人。”

  刑部尚书笑道:“不用谢,新法若能推行,或许能重铸法家荣光,老夫也算是尽了一份绵薄之力……”

  片刻后,李诺拿着奏折走出刑部。

  尚书大人所说的重铸法家荣光,他倒是没有考虑过。

  但修改后的《大夏律》,比起原本的律法的确更为严苛,而越是严苛的律法,对法家修行越有利。

  法家最辉煌的时刻,也是律法最严苛的时候。

  现在犯徒刑,流刑,甚至算不上犯罪的行为,在律法最严苛之时,都是掉脑袋的重罪。

  现在当街调戏女子,情节轻微,不过是挨一顿板子,罚些银两。

  那个时候,未经同意,胆敢摸一下女子的脸,直接处斩。

  现在逛青楼不算犯罪,但在那个时候,进行这种交易,男女都得被绞死。

  不过,太过严苛的刑罚,反而不利于社会长久的稳定与和谐,重压之下,进行严苛法制国家的百姓,出现了大量外逃,各国自此,也不再重用法家。

  各国的律法,又从严苛,走到了宽松的极端。

  比如缩短刑期,重刑用财物赎罪等……

  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受特权阶级的影响。

  在律法演变的过程中,从一开始的不别亲疏,不分贵贱,到刑不上权贵,再到以银赎罪……

  这中间的每一步,都是法家和权贵不断博弈的过程。

  权贵占上风的时期,律法对权贵就会宽松一些。

  法家占上风的时期,律法对权贵则相对严苛。

  经过几百年的拉锯战,便有了各国现行的律法。

  李诺来到大理寺的时候,正好碰到淳王和父亲一起去钓鱼。

  李诺说明来意,李玄靖看也没看他的折子,说道:“印鉴在桌下的抽屉里,你自己去用印吧……”

  看着他们的马车远去,李诺只能来到他的衙房,找到印鉴,自己盖上。

  接下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

  他的委任书,昨天就已经下来了,他在中书省,有一间自己的衙房,李诺来到中书省,找出中书舍人的印鉴盖上,最后将其交给左相。

  左相看完后,一句都没有多问,说道:“你在衙房稍等片刻,老夫亲自拿去门下省审核。”

  门下省。

  刑部给事中战战兢兢的翻阅着新的大夏律,时不时抬头看向对面,左相正坐在那里等待。

  给事中负责驳正政令的违失,审议封驳诏敕奏章,稽察六部之弊误,刑部想要修改律法,他作为刑部给事中,有否定之权。

  全面提高徒刑年限,将徒刑从最高三年,提升到三十年。

  缩小赎刑的范围,将赎刑限制在流刑以下。

  百倍提高赎刑金额,徒刑从最多三百两就能免罚,提升到了最高三万两。

  这封奏折中提到的,哪怕只是一小条,都是不得了的事情……

  而且,这上面的用印,刑部尚书,大理寺卿,中书令,每一位都是他招惹不起的,他看完之后,没有任何犹豫的,立刻在上面盖上了自己的印鉴。

  这封折子要是从他的手里被否了,他以后还怎么在朝为官?

  同样的,门下侍郎和门下侍中也十分干脆的在这份奏章上用印。

  三省名为三省,实为两省。

  中书决策,尚书执行,门下只是走个过程,朝廷的官阶设置上,就已经很清楚了。

  中书令是左相,尚书令为右相,双双官居正二品。

  门下省的长官侍中,却只有正三品,侍郎也比另外两部的侍郎低两阶,左相亲自拿着折子让他们审核,态度不言而明,若是门下省否决,必然得给左相说出一个理由。

  官员们中进士之后,入朝为官之前,是要在儒庙发誓的。

  誓言的内容包括为官清廉,一心为民,谁敢公然反对这样的变法?

  当门下省审核通过之后,奏章传递到尚书省,就只剩下执行了。

  尚书省统御六部,政令可达九寺以及地方州县,只有右相点头,中书省的政令,才能得到执行。

  左右二相的矛盾,也因此而来。

  没有左相的首肯,右相不能起草政令。

  没有右相的同意,左相的政令得不到执行。

  除非两人的意见统一,否则任何一项改制,都不能得到落实。

  左相本以为右相这次会提条件,没想到他看完奏章和那本厚厚的新法之后,很快就对一名官员说道:“让工部抓紧将新法印制出来,送往京畿和各州衙门,从今日起,任何人所犯罪行,都按照新法执行……”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