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朕就是万历帝> 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上,请您为民做主!(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上,请您为民做主!(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甘肃布政使徐贞明,曾经在上疏里言及,‘东南多漏役之民,西北罹重徭之苦,以南赋繁而役减,北赋省而徭重也,故有世谓南人困于粮,北人困于役之说。’”

  “南人困于粮,北人困于役?徐孺东这份上疏,臣也看了,真知灼见啊!国朝自开国以来,重农耕兴水利,种种良策,莫良过于徐孺东所献诸策。

  只是”

  张居正看着朱翊钧,有些无可奈何。

  “皇上鼎力支持臣改革,这良策有,这能臣也有,可是治理一年,臣觉得像是在泥泞里挣扎迈步。”

  朱翊钧勉励他道:“张师傅,你只看到国朝种种弊政,是两百年积累。朕却看到的,却是千年积弊。”

  张居正目光一闪,“千年积弊?皇上说圣人之言,完全过时了?”

  朱翊钧没有正面回答,“太祖皇帝早年间制定的种种律法国策,自诩完美,还严旨后代子孙不得更改一字,永为祖制。

  可是稍明国事之人就知道,那些祖制到了永乐年间就看到弊端,到了宣德年间,可以说是不得不改。可是祖制在那里,只能遮遮掩掩的改。

  到了嘉靖年间,朝中有志之士都知道,祖制已经不足以治天下,到了必须大改的时候。太祖皇帝的祖制百年之后,都要改,要与时俱进,两千年前的圣人之言,却要遵行至今?

  ‘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凡益之道,与时皆行。’

  张师傅,这世上没有最好的国策,只有最适合的国策。与时俱进,才能让大明真正的国强民富。抱残守缺,只有死路一条!”

  张居正默然无语,看着眼前已经丰收却无法给人带来喜悦的田地,目光闪烁,不知在想些什么。

  远处,匆匆奔来一群人,为首者正是滦州知府、丰润知县和几位乡老。

  刘义和宋公亮带着上千护卫围了上来,把他们隔在外面。

  “让他们进来。”朱翊钧挥挥手。

  刘义指挥侍卫把众人仔细搜身一遍,这才放他们到御前。

  “这片田地是谁的?”朱翊钧指着眼前一望无际的田地,在眼前画了一个圈,把近处的百余亩田地画了进去,然后问道。

  众人面面相觑,不敢回答。

  几位乡老知道内情,却不敢直言。

  丰润知县猜到一二,脸色一变,欲言又止。

  滦州知府先是有些着急。

  皇上问话,你们还吞吞吐吐的!可是转念一想,明白了什么,目光在丰润知县身上打着转。

  朱翊钧追问道:“到底是谁家的田地?”

  滦州知府眼睛一眯,语气森然道:“皇上问话,尔等快些回答。丰润县!”

  丰润县知县心一横,干脆答道:“回禀皇上,臣记不得这细末之事,臣马上叫人去户房翻查档案。”

  朱翊钧不置可否,转头看着几位乡老问道:“知县在县城里,可能不知道这些细末之事。你们乡里乡亲的,难道也不知道这些田地是谁家的吗?”

  乡老们纷纷推脱,“回皇上的话,草民老糊涂了,记不住的。”

  “回皇上的话,臣多年前中举,一直在外忙着功名,后来又分拣山西山东,做了几年杂官。上半年才回来,臣实在不知。”

  “蹊跷啊,”朱翊钧笑道,“张师傅,看来内阁的田地清丈是白搞了。高先生在直隶搞的清丈才过去一两年,就成了一笔糊涂账,好好的田地,成了无主之地。”

  张居正严肃拱手长揖,“皇上恕罪,这确实是内阁失职。臣回去就上请罪奏本。”

  听着这对君臣对答,大家心里都知道,皇上和张相,对这田地的猫腻,心里跟明镜似的。

  朱翊钧也没有再追问田主之事,在众人的陪同下,巡视起其它田地,又到引浭河之水的地方。

  几位乡老们指着干涸的水渠,各个义愤填膺、捶胸顿足,怒骂河对面的四家工厂,误农时毁国本,然后齐刷刷地跪下,请皇上一定要为他们做主。

  闻讯赶来的上千乡亲百姓们,不知所措地跟着跪下来,跟着里面的有心人,一起恳请皇上为民做主。

  朱翊钧好言安抚了一番,然后带着众人走鸦鸿桥去浭河东岸,刚走到桥中间,眼前的景象骤然一变。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