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朕就是万历帝> 第八十五章 移风易俗、再立教化(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八十五章 移风易俗、再立教化(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朱翊钧哈哈大笑,“没错,王一鹗跟杨应龙玩了一招刘备借荆州,杨应龙气急败坏,几次扬言要反出我大明,自立为王。”

  张居正刚好吃完,把碗筷碟子放到一边,马上有内侍上前收拾干净,又端上茶杯铜盆,请他漱口,再端来温水,请他把嘴脸擦拭干净。

  张居正放下毛巾,说道:“皇上,而今广西安隆、上林土司被平定,广东罗傍瑶之乱,两广总督殷正茂正在收尾。

  西南已定,数万虎贲之师枕戈以待,播州杨家想反,就让他反。

  皇上,臣反而觉得现在是大好时机。

  杨家三千精锐在外,兵力大损。被逼得仓促造反,粮草物资定会准备不足,届时殷正茂和刘显驱兵直穿贵州,再移一员能臣坐镇四川,堵住杨贼北面,王一鹗在东,四面合击,定能一举荡平杨贼,拔除这家割据地方六百年的土司。”

  赵贞吉听到张居正有以殷正茂为平杨主帅的意思,出声道:“皇上,粤督殷养实平定安隆、上林两土司和罗傍瑶,功勋卓著,按律是要先回京叙职。”

  朱翊钧看了一眼赵贞吉,知道他话里的意思。

  殷正茂是能臣,上马能治军平叛,下马能理政抚民。但是有奏章说他暴戾好杀,贪墨军饷。

  赵贞吉暗地里向朱翊钧请旨,叫都察院中央监察厅组成专案组,秘密地查他,提请锦衣卫协助。

  朱翊钧当时允了。

  现在听赵贞吉说这样的话,立即明白他的意思。

  “云贵湖广,朕准备托付给王一鹗。殷正茂在两广做的不错,等罗旁瑶乱事彻底平定后,诏他回京叙职。

  两广是南海经略之根基,现在又新复安南,庶事剧繁,需要调一位能臣去接替坐镇。”

  “皇上,臣觉得闽抚凌汝成(凌云翼)合适。”

  “霜雪之后,必有阳春。现在两广安南,国威已立,宜平和以宽仁。凌云翼在福建做得不错,但骄纵喜杀,手段狠辣,不适合去两广。嗯,派他去给王一鹗当助手。

  粤督,就调赣抚茅坤接任。”

  茅坤?

  赵贞吉和张居正心头一动,不由对视一眼。

  茅坤,浙江湖州归安人士。

  嘉靖十七年进士,资历很老。

  嘉靖二十七年,他就出任过广西兵备道。

  当时瑶民在阳朔作乱,提督两广军务应槚将剿事委以茅坤。

  他冥思苦想,想出雕剿之计。

  “雕剿者,师不移,即倐而入,倐而出,如雕之搏兔然。”

  即模仿老鹰捕食之势,摸清情报,选准时机,以少量精锐之师快速出击,斩杀贼首,得手后迅速撤离。

  作乱的瑶民群龙无首,不攻自破,陆续投降。

  茅坤以雕剿之计连破瑶民十七寨,杀孽不重,瑶汉百姓皆服,为其立生祠。

  后又为大名兵备使,制偏箱车制北虏骑兵,得蓟辽总督杨博赞许。

  嘉靖三十七年被政敌以贪污罪名攻讦,被罢官回乡。胡宗宪督东南御倭,请他出山,商议兵事。逐保荐为浙江布政使,后迁为江西巡抚。

  茅坤还以古文辞,主盟海内,世所称鹿门先生者也。

  扳着手指头算,茅坤确实是两广总督最合适的人选。

  可他不仅是胡宗宪一脉的人,还是当代古文大家,知名的文学之士,翰华词臣。

  皇上几次兴狱,朝中擅长文学的翰华词臣,被打击得奄奄一息。

  刚刚审定完的林有才案只是延续的小插曲,江南即将兴起的惊涛骇浪,还会席卷一大批善治经义、以文学见长的名士官绅们。

  如此微妙时机,皇上突然启用茅坤,这位年近六旬的词臣老夫子,到底有什么深意?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