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
“是因为才疏学浅。”
“一旦触及到其他未知领域,一下就露馅了,那这样死读书的文人,对天下又有什么用?”
“既然说起儒者。”
“那诸位当知晓儒者有君子、小人之别。”
“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公正,斥邪恶,既能恩泽于当世,又可流芳于后世,小人之儒则不同,专攻笔墨文章,只会雕虫小技,可谓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而胸中实无一具体良策。”
“只不过是引经据典,拾人牙慧,让人贻笑大方。”
“用一句较为粗鄙的民间话。”
“有钱的王八坐上席,无钱的君子下流坯!”
“华夏之文学,上百年来,没有进步,一直在倒退,一直在故步自封。”
“若是真有才学,放在任何地方,都不会被埋没,唯有没有笔墨的人,才会这么害怕改变,因为一旦改变,揭开了那层遮羞布,很多人的真实情况,就被直接揭露了。”
“因而有的人怕了、惧了。”
“不愿了。”
“诸位可以惧、可以怕,甚至可以视之为洪水猛兽,但诸位不能叫后世人也怕也惧,不然一代不如一代,那天下才是真的没有指望了,若真的到了哪一步,只怕诸位都将成为历史的罪人,为天下读书人唾弃辱骂。”
“编书便是要公正客观。”
“不能先入为主,更不能私心太重。”
“因为你们要教授的对象不是自己的门人学生,而是整个天下的年轻人,他们是天下的希望,是大明的未来,我的确言语有些过重,甚至有些过激,因为我不希望这些人被这些充满陈词滥调的教材给耽误了。”
“他们不该接受这样的局面。”
“这是我最后一次提醒,若是你们还不能保持公正,那我会将诸位全部清退,世上会读书念字的人很多,诸位的确是天下才华拔尖的少部分人,没有了诸位相助,想编著出这些教材的确会拉长很久。”
“但如果达不到效果,更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
“若是诸位学士不相助,那我就另请高明,地方的文人士人,民间的工匠、农夫,他们都可以为我所用,若是一百人不行,那就请一千人,一万人,十万人,只要数量足够多,哪怕是让他们自编自学,只怕也够了。”
“我夏之白有的是耐心。”
“而且”
“我比诸位更年轻。”
“我等得起,也耗得起,更愿意等!”
夏之白铿锵有力的话语,回荡在整个翰林阁,回荡在众人的心中。
所有人都听得出夏之白话语中的坚定,也觉察得出夏之白的认真,他并不是在说笑,更没有危言耸听,而是真的在对他们下最后通牒,若是实在不配合,那就换人。
这就是夏之白给他们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