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汉家功业> 第二百六十一章 天色(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二百六十一章 天色(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杨彪稍微想了下就道:“怎么变?”

  刘辩继位后,中央官制可以说是一变再变,抬尚书台、贬低九卿,废罢三公、复设丞相,御史台、廷尉府等权责不断划分等等。

  到了现在,朝局日渐稳固,所有人都以为,宫里不会对官制再次改革。

  王朗看了眼杨彪,道:“我猜测,陛下可能想要废罢丞相。”

  杨彪心里一咯噔,脸色都变了,语气带着颤抖,道:“废罢丞相?”

  ‘废罢丞相’,需要足够的理由,或者是足够分量的人头。

  王朗面露迟疑,道:“都是猜测,算不得数。不过,你请辞是对的,先以退为进,看看宫里的反应。”

  杨彪这才暗松口气,仍旧忐忑,胖脸沉凝不减。

  虽然他自认‘无为无过’,可朝廷争斗、臣子落罪,一定需要切实的罪证吗?

  与此同时,吏曹。

  钟繇,荀攸,荀彧,戏志才四人对坐,也在说着鸿都门学的事情。

  戏志才听完,有些感慨的道:“边师与蔡公都是儒学大家,不当入仕为官的。”

  边让的名声在蔡邕之上,不同在于,蔡邕热衷于名利,自灵帝以来,一直是权贵的座上宾,哪里有热闹哪里必有他。而边让是潜心治学的学问大家,享誉海内的大儒。

  荀攸却不太在意,道:“这天下,有几人读书不为做官?”

  戏志才,钟繇,荀彧听着,都没有说话。

  不为做官的确实有,而且不少,但说从一开始就没有这个心思的,那便是凤毛麟角了。

  荀彧最稳沉稳镇定,道:“这件事,你们怎么看?”

  戏志才病恹恹的裹着衣服,道:“鸿都门学,太学的事情,御史台接到不少举告,一去查便不了了之,拿不到任何证据。这次也就是陛下撞见了,等去查,除了那边勇,朱力的两个口供,怕也不会有什么证据。”

  荀攸看了他一眼,神情凝色的道:“只要想查,不会拿不到证据。问题在于,宫里的是怎么考虑的。”

  钟繇是在场的唯一当事人,一贯的肃色道:“我感觉到,陛下非常震怒,但强忍不发。后来将丞相,伏中丞,司马尚书以及我叫了过去,又只字不提,我在想,陛下是不是借机要对九卿动手了?”

  ‘九卿’是惯常说法,经过改革,现在‘九卿’只有七寺。

  在一系列复杂、漫长的‘新政’下,七寺的权利日益减少,不断被六曹所兼并。

  不等其他人多想,荀彧却道:“我担心丞相。”

  荀攸一惊,失声道:“不可能!”

  洛阳城的朝野,对这位‘无为’丞相的观感很复杂,一部分认为杨彪‘贤明豁达,不逐名利,周公复世,伊伊再生’;而另一部分,认为他‘尸位素餐,无为怯懦,浑浊庸碌,独善其身’。

  当然,还有少部分,认为杨彪‘心机深沉,城府如渊’。

  总得来说,希望杨彪走人的居多。

  这其中,有杨彪自身的原因,也有为刘辩、为朝廷背锅的成分。

  问题在于,下一任丞相人选,始终云山雾绕,没有浮出水面。

  钟繇,戏志才若有所思,如果杨彪突然被罢,对朝野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震动。

  而新任丞相是谁,对朝局怎么想,怎么做,对六曹这些尚书来说,无疑影响最大。

  毕竟,杨彪这个丞相以‘无为’著称,不能指望下一任同样袖手不管,将权力放手给六曹。

  荀彧些许老成的脸上浮动一丝怪异之色,好像想起了什么。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