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临夏> 第232章,了结(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232章,了结(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要说香露、肥皂产业,的确京师才是最大市场,那里王公贵族数不胜数,汇聚了大夏最多的有钱人,可惜没有强大背景做不了这生意,以如今我的身份地位都不行。’

  方临暗暗摇头:‘罢了,得不到的东西,给了魏忠贤也就给了,何况人家也不小气,给出的买秘方费用不低。’

  “对了,魏厂公托我带句话,方指挥使可愿去京师为官?”李公公问道。

  这也是魏忠贤吩咐的,若是方临识趣,可以给个进京做官的机会。

  “多谢好意,不过方某自在惯了,实在不愿背井离乡,只能辜负魏厂公好意了,还请李公公在魏厂公面前分说一二。”方临婉拒道。

  且不说如今才拔除谷家、范家两个钉子,将淮安经营成真铁桶一般的大本营,他疯了才会去京师,只说通过魏忠贤去京师做官,将来万一魏忠贤倒台,必遭清算,图个什么呢?

  “好说、好说。”李公公也没强求,魏厂公早已吩咐过,方临不愿就算了。

  正事谈过,方临与李公公就是闲谈了,打听一些京师事情,又留了顿饭,将对方送走。

  至于,方临本来打算,只要李公公提及这次救灾中、将难民运往海外之事,就贿赂掩盖过去的,可自始至终对方提都没提。可能在这位李公公看来,不过一群泥腿子,真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也是,如颜时登、马、邵、段三家都全没在意此事,就更不用说一个太监会有此等眼光了。

  ……

  送走李公公,方临知道淮安决堤之事,至此算是画上了句号,回想始末:颜时登急功近利,开发城外沿江那片区域,又碰上极端气候,让城外决堤,最终,谷家、范家背上了这口锅。

  他比其他人都明白,在这件事上,范家最是无辜,不过,那又如何呢?你说你冤枉,比之岳飞的莫须有如何?

  ‘淮安之事,说到底还是朝堂政治斗争的延续,牵涉到政治斗争,对错本身已然不重要,重要的是立场、利益。’

  正因为范家的香露生意被魏忠贤盯上,又不识趣,被方临发现机会,在背后推了一把,才落得如此下场。

  ‘由范家之倒,可看出魏忠贤的贪婪,以及不在乎吃相;由淮安一地,也可试推江淮各府,恐怕魏忠贤借着这次灾情,已然将触角伸向江淮各府。’

  事实上,淮安一地的确是整个江淮之地的缩影,甚至说淮安还好些,颜时登保住了淮安知府之职,江淮之地其他州府,魏忠贤借着这次灾情,大肆罢官去职,安插投靠之官员,触角遍及江淮之地。

  而魏忠贤能做成这事,也是因为洪泰帝留下的安排,办下查抄范家等晋商的大案,从而威势煊赫,彻底压过了文官集团!

  可以说,至此,大夏进入了魏忠贤时代。

  ‘当大权在握,何等贪婪粗暴,不在乎人心,都不是问题,可一旦失势,反噬就会极为猛烈。’

  ‘不过,那是将来的事情了,至少现在魏忠贤权势滔天,当然落于下风的文官集团也不会甘心,宦官集团与文官集团的斗争,将会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大夏朝堂的主题。而随着这般斗争白热化,朝堂的动荡会不可遏制蔓延,就如这次江淮之地受灾一般,从朝堂波及地方。’

  方临回身而去:‘幸在,我已然将谷家、范家最后两颗钉子拔去,将淮安经营成铁桶一般的大本营,可安心筹谋海外,坐观天下风云。’

  ……

  随着时间推移,江淮之地救灾来到了尾声,水涝影响渐渐消弭,各地水位退去,灾民陆续返乡。

  这日,方传辉返回,找了过来:“临子哥,这次水灾,共迁往海外三万五千多人。”

  这些人自然不只淮安一地的,还有江淮之地别府受灾百姓,值此灾情,这些灾民都是隐患,当地官府巴不得少些这样的人,方临差人稍稍打点,就成功迁走。

  “三万五千多人么?不错!”

  方临微微点头,这些人迁往海外,深受方临影响的淮安百姓会和外地百姓混合安置,再加上海外不太平,他规定的团练武装培训,以及下一代学堂教育(前身技能培训班),很快就能将这些人消化。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