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兰芳> 第二百一十九章 下次一定,下次一定(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二百一十九章 下次一定,下次一定(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这支军队的存在成为李祘牢牢掌握最高权力的重大依仗,且这支军队也是不经过朝鲜政治系统、只听皇帝命令的存在,李祘想怎么调动就怎么调动,群臣一点办法都没有。

  听说李祘决定一意孤行,僻派的大臣们慌了。

  一群人跑到壮勇营门口堵门,大骂武夫误国。

  另一群人继续蹲守王宫,坚决不让李祘的命令离开王宫,摆出一副抗争到底的模样。

  与此同时,这件事情也在朝鲜国内开始发酵。

  僻派作为朝鲜传统意义上最深厚的社会意识的代表群体,很快就动员起了大量朝鲜读书人向李祘施加了巨大的政治压力。

  说到底,所谓的北学派,还有对清态度友好的朝鲜政治势力还是太弱小了,主要集中在所谓的“燕行使”团队之中,是朝鲜外交系统中的一群人,并不具备传统意义上主导朝政的实力。

  而大部分朝鲜人还是怀念明朝、讨厌清朝的,官场上如此,民间更是如此。

  一听大清国内爆发了【驱逐鞑虏再造中华】的兰芳之战,朝鲜民间的读书人们群起欢呼,密切关注大清国内战局,日夜期盼赵学宁和兰芳政权能彻底推翻满清政权,恢复汉人正统在中华的统治。

  所以当国王李祘准备派遣军队帮助清军作战的消息传开之后,朝鲜民间舆论场瞬间爆炸。

  大量读书人从四面八方涌向首都汉城,围在王宫外面对国王李祘发起请愿,要求李祘停止派兵助战。

  朝鲜是小中华之国,怎么能听从夷狄之国的调遣去讨伐想要恢复中华正统的兰芳呢?

  那可是大明皇族后裔建立的国家,是要光复中华的英雄,怎么能与之作战呢?

  那是倒反天罡!那是不义之战!

  如果进行了,是要遭天谴的!

  一时间,整个汉城都充斥着对李祘的反对之声,动静之大,震惊朝野。

  李祘做国王也有好多年了,权力地位也都巩固了,但是直到此时此刻他才意识到自己这个国王在某种意义上远远没有乾纲独断的能力。

  他之所以之前能做到这样的事情,无外乎符合了大家的利益,大家愿意配合。

  但是一旦在最根本最讲究大义的事情上违背了社会主流意愿,那么就算他是国王,也会为此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

  说一千道一万,朝鲜的王权远远没有带清皇权那么强势,读书人的悠悠之口和满朝官员的强烈抵制是真的可以让国王寸步难行的。

  而在我带清,如果出现了这样的问题,等待着大家的就是政治风波了。

  读书人会被杀死,官员会被杀死,所有反抗者都会被杀死,所以带清的皇权很强势。

  朝鲜办不到。

  面对朝野上下、民间的巨大政治压力,李祘有点扛不住了。

  他找来了支持他的时派大臣郑民始、徐命善等人商量此事,商量来商量去,这两人的立场也开始摇摆。

  他们认为外面群情汹涌,僻派和民间的抗议之声太大,这个时候如果不管不顾强行出兵,恐怕会给李祘带来巨大的政治风险,甚至会有失去王位、被人拉下马的可能性。

  完全听从他调遣的军队只有一支,其他传统意义上的王国军队多多少少还有些派系背景。

  李祘思来想去,立场也开始动摇,有点不太敢把壮勇营调走出战了。

  于是不得已之下,李祘想了一个办法。

  他决定派人传出风声,说朝鲜东部山区发生了叛乱,需要朝廷大军出征镇压叛乱,这样一来,调遣军队出征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以出动军队保持国王的颜面。

  另外,对带清也有交代。

  我不是不想帮你出征,而是我这边也发生了叛乱,需要我派兵镇压,分身乏术,对不住啊老大,下次一定,下次一定。

  于是朝鲜这边的局势就暂时稳定下来了。

  内部出现了叛乱之后,军队顺理成章出去镇压叛乱,李祘亲自派人送国书到带清京师,表明朝鲜的困难,希望弘历可以理解。

  朝鲜这边算是做出了决策了,但是李祘没有掉以轻心,继续派遣大量人手乔装打扮潜入带清,以期打听到更多更新的战场情报送回国内,好让他准确的判断大陆局势。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