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需要一个专家级人物负责。
李爱国看着正在翻阅资料的郑教授,笑了笑:“郑教授,您愿意帮我们完善集装箱技术吗?”
手停滞在书页上,郑教授抬起头,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看向李爱国。
“李司机,实不相瞒,我非常看好集装箱技术,但是我是海运学院的教授.还承担了教学任务。”
李爱国很轻松的说道:“这个好办,我可以把你暂调到京城机务段,以顾问的身份参加编撰集装箱标准的工作。”
“你一个火车司机,把我调到京城工作?”郑教授忍不住揉了揉耳朵。
他倒不是看轻李爱国。
而是像这种临时的调动,不但要得到海事学院领导的同意,还要得到交通部领导的点头。
这些都不是一个小火车司机能够办到的。
李爱国没有回答他,而是抬头看向了周齐工:“老周,除了郑老师外,是不是还有个董老师,也对集装箱技术感兴趣。”
周齐工点头:“董老师是水运管理专业的专家,国内码头的调度细则,大部分是董老师带队起草的。”
周齐工讲完之后,就觉得不对劲。
怎么着,除了郑教授,他还准备把周教授也带到京城?
“那好!”
李爱国没有回答他,而是看向郑教授,指了指办公桌上的电话:“我能用一下电话吗?”
郑教授不知道李爱国准备做什么,但是还是点头答应。
李爱国拿起电话,摇动了一阵子,等电话接通后,对着话筒说道:“你好,麻烦转接京城铁道研究所刘主任办公室。”
听到铁道研究所的名字,周齐工和郑教授两人互相对视一眼,搞不明白李爱国到底要做什么。
铁道研究所也管不到交通部啊。
电话接通后,听筒内传来刘国璋略带埋怨的声音:“爱国啊,你不是在开火车吗,怎么有空跟我这个糟老头子打电话了。”
李爱国清楚刘国璋对自己有意见。
这事儿还得从保加利亚的铁组大会说起。
大会结束后,铁道自动信号成为了大家庭内的信号标准,下一步工作就是推广铁道自动信号了。
因为铁道自动信号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推广工作很快取得了成效。
匈牙利,捷克和伊拉克三家派人来跟咱们谈技术转让和设备出售问题。
当时铁道研究所有意让李爱国去接待三家的专家组,却被李爱国以还要行车为理由婉拒了。
“老师,如果我没猜错的话,那三家已经签署了协议吧?”李爱国笑呵呵的问道。
“那倒是,算你小子猜对了。他们来之前已经制定好了协议,对铁道兵部队负责建造工作也没意见。你有空的话,来研究所把奖状领回去吧。”
面对这个学生,刘国璋有些气馁了。
当初李爱国拒绝铁道研究所的理由是——现在标准掌握在咱们手中,只要咱们不提过分的要求,他们绝对不会有意见。
如果小美家掌握了标准,肯定要狠狠的在对方身上咬下一块肉。
咱家跟小美家最大的区别就是从来没有仗势欺人的习惯。
咱家却担心客人觉得价格高,不接受咱们合理的要求。
过分的谦虚,其实就是自卑。
李爱国倒也不能责怪刘国璋这些老同志。
他们生长在艰苦时期,咱们实力不如人,他们已经养成了担心害怕的习惯。
习惯具备惯性,一时间难以改变。
刘国璋最终还是按照李爱国给出的谈判策略,跟三家进行了公平的谈判。
事实也证明了李爱国的先见之明。
比起原本的策略,铁道研究所至少额外争取到了十几万的外汇。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