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似乎想起什么,直起身体,看向李爱国:“不说这个了,你最近工作怎么样?”
“前阵子跟着武装部的老牛搞个案子,最近才回到包乘组。”虽然刘国璋级别高,李爱国还是没有透露细节问题。
“我在内参上看到过这案子,上面是化名,没想到是你小子搞出来的。”
刘国璋还以为是刘峰的案子,瞬间来了精神:“能开火车,又能搞案子,你小子是个全才啊。”
“嘿嘿,这都是老师教的好。”
李爱国毫不客气的从桌子上拿起一包白皮烟。
抽出一根递给刘国璋,又自己点上一根。
深深的吸了两口,这才打开帆布包,取出一份图纸。
“老师,我趁着闲暇的时间,鼓捣出了一个小玩意,还请您指点一二。”
“图纸?”
刘国璋狐疑的拿起图纸,细细看去。
最开始的时候,他的表情有些不以为然。
可是看了两眼之后,脸色就骤然发生变化,眼神紧紧的盯在图纸上,再也移不开了。
“通过液压自卸侧翻的方法,实现货物的自卸.”
李爱国抽着烟,缓声说道:“我上次开运煤车,见那些临时工们冒着生命危险,爬到车厢顶部卸煤。当时就想如果可以自卸的话,那他们就不用再冒险,所以才设计了这种自卸侧翻车厢。”
“啪”
大巴掌拍打在图纸上,刘国璋连喊三个‘好’。
他激动的站起身,看向李爱国:“爱国,看来你是将我的教诲放在了心里。咱们这些在组织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把老百姓放在心中,急老百姓所急,想老百姓所想。”
“这种自卸侧翻车厢虽然技术难度不高,意义却很重大,一旦使用,不但可以大量节省卸煤的时间,还能避免人员伤亡。”
刘国璋越说心情越激动了。
自卸侧翻车厢一旦制造出来,那可是一项大大的成绩。
不过是否可行,还需要经过专业研究员们的验证。
毕竟李爱国是个火车司机,研究这些玩意只是个人爱好。
刘国璋是个雷厉风向的人。
当下就将李爱国抛在一旁,抄起电话拨了内线电话。
片刻后。
五位身穿蓝黑中山装的研究员进到了办公室内。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戴着啤酒瓶底那么厚的眼镜。
在这些人中,李爱国也看到了一个老熟人——原四方厂的工程师董青甫。
一段时间不见,董青甫更瘦了,脸上的皱纹也更多了。
刘国璋现场开了一个短会,指着那份图纸说道。
“这是我一个学生的作品,你们看看,是不是可行。”
董青甫这会也认出了李爱国,再看看李爱国面前摆着的茶水,笑道:“刘主任,您的学生,不会是李爱国同志吧?”
“你怎么知道?”
董青甫笑道:“以前我跟李爱国同志打过交道,火车上的沙包,就是爱国同志的杰作。”
说着话,他已经顾不得刘国璋了,拿起图纸看了起来。
身为专业的研究员,董青甫的专业素质,要远超刘国璋。
“结构虽不复杂,但是构思却相当精妙!这简直是绝了!”
“李爱国,当初我就说,你小子不搞研究实在是亏了。”
刘国璋是了解董青甫的。
这位老研究员脾气很倔,在四方厂子里不受待见。
他出于爱才之心,亲自前往四方厂,将董青甫调到了铁道研究所里。
一段时间接触下来,刘国璋终于明白为何四方厂会不待见董青甫了。
此人就跟茅坑里的石头似的,又臭又硬。
自持技术水平高,从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有时候就算是他这个主任说错了话,也会被董青甫当面指责。
能得到董青甫如此高的评价,难道他的这位学生,在铁道研究上还真有天赋。
趁着几个研究员研究图纸。
刘国璋走到李爱国跟前,掏出一根中华烟甩过去:“爱国,你有没有想过到研究所来工作?”
李爱国接过烟,站起身道:“老师,我不是科班出身,之所以能搞出这些发明,是因为在开火车的时候,遇到的困难,接触到的东西,让我产生了灵感。
要是离开了火车司机的岗位,我估计连给董工程师当助手的资格都没有。”
李爱国并没有妄自菲薄。
这年月的研究员个人能力都很强。
因为没有计算机,算盘计算速度太慢,研究员们的心算能力都能参加后世的最强大脑。
最重要的是,在研究所里当研究员,哪里有开大火车来得有意思。
刘国璋点头:“也是,你搞的这两项发明,技术难度都不高,但是思路清奇,要不是长年累月工作在第一线的工作人员,还真想不到。”
“老师,这也许就叫做从劳动中来,到劳动中去。”
两人正闲聊着。
第一研究小组已经将图纸研究了一遍。
研究员董青甫拿着图纸,兴奋的说道:“刘主任,这套自卸侧翻车厢图纸实在是太完美了,特别是液压泵、液压缸、液压阀、机架、工作台的设计水平,远超过我们常规的设计。”
刘国璋也不是科班出身,摆摆手道:“老董,我就问你,自卸侧翻车厢是否可行。”
“当然可行!绝对可行!万分可行!”董青甫激动的说道。
刘国璋当下拍板:“那好,现在你现在马上撰写项目规划书,等研究所招开项目评审会议的时候,请几个所领导跟高工们共同研究一番。”
“是!我现在马上”
董青甫话说一半,脸色却奇怪起来。
他将刘国璋拉到旁边,压低声音说道:“主任,咱们是不是先找个地方,将自卸火车厢制造出来,实验成功后,再将项目提交所里审验。”
刘国璋这会也明白过来了,点点头道:“老董,你的思虑很周全啊。”
“主任,我也是见您是个干实事的.”话到嘴边,董青甫恨不得跟自个一耳光。
你怎么哪壶不开提哪壶!
刘国璋却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小气。
此时已经开始思虑该选择在哪里制造第一辆样车了。
京城适合制造样车的地点并不多。
他的目光不由得着落在李爱国的身上。
李爱国此时也感到纳闷。
图纸已经交上去了。
研究所只要按照图纸生产样车就可以了,还有他什么事儿?
“爱国,你陪我走走。”
刘国璋吩咐那帮研究员,继续研究图纸,带着李爱国送出了办公室。
此时正值上午时分。
两人漫步在通往外面的水泥路上。
一阵微风出来,路边的大树发出哗哗的声响。
刘国璋不时跟路过的研究员们打着招呼,不时跟李爱国扯着闲话。
“爱国,你这次可算是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
“老师,您这边情况不好吗?”李爱国微微皱眉头。
刘国璋将铁道研究所的现状介绍了一遍。
“朱洲那边的SS1电动列车出现问题后,我们又陆续上马了几个新项目,都没有取得应有的成绩。”
李爱国沉思片刻,劝解道:“老师,咱们底子薄,比不得别人,不能急于一时,要采取小步快走的策略。”
“小步快走.这个说法有点意思。”
刘国璋缓缓点头,突然笑着说道:“你看看,这次你送给了我一个大宝贝,我本来应该感谢你,只是现在还有一件事需要你帮忙。”
“老师,您尽管说。”
“我记得你们前门机务段的整备车间,是京城铁路局里面最大的,设备最齐全的。”
“确实是这样,前门机务段在解放前是京城的机务总段,甚至还制造过火车车厢。”
李爱国这会也逐渐明白过来了,主动说道:
“老师,我跟机务段邢段长的关系还行,可以帮你们牵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