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靖难攻略> 后记·景泰(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后记·景泰(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朱祁钺二十七才生朱见深,朱见深三十岁才生朱佑憆。

  他们两个但凡早点生孩子,朱瞻壑估计早就抱上玄孙,实现五代同堂的愿望了。

  八十二岁的他,可谓是老朱家眼下最长寿的第一人,结果居然连五代同堂都做不到,说出去让人笑掉大牙。

  “这……这也急不过来啊……”

  朱见深尴尬挠挠头,朱瞻壑则是冷哼一声:

  “不急不急,等你爷爷我死了,伱们就知道着急了。”

  “您死了也看不到啊……”朱见深下意识开口。

  “你!!”朱瞻壑抓起手杖就要动手,吓得朱见深连忙要绕柱子后躲着。

  瞧他动作灵敏,朱瞻壑又看了看自己的老胳膊老腿,只能作罢。

  “滚吧,让你爹过几日好好来看看他爹我,另外别带你媳妇来。”

  “找个比自己大三岁的媳妇,你也不嫌害臊!”

  面对朱瞻壑这话,朱见深不服道:“媳妇年纪大会疼人!”

  “你!”朱瞻壑下意识又拿起手杖。

  “诶,孙儿告退!”

  朱见深撒腿就走,瞧得朱瞻壑直摇头:“玩物丧志……”

  过了一会,他这才对不远处的一名宦官开口道:

  “把朕的蒸汽三轮车开过来,朕要出去吹吹风……”

  朱瞻壑爷孙三人这副模样,也不知道被朱元璋、朱棣、朱高煦这爷孙三人瞧见是何感想。

  当然,他们是何感想朱祁钺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如今的他,正在编织一场属于自己的大网。

  景泰六年的大明朝财政收入已经突破一亿五千万贯,但财政支出却也达到了一亿三千四百余万。

  之所以增长如此,主要是教育和军费支出较多。

  如今的明军数量稳定保持在一百二十四万,其中陆军一百零七万,海军十七万。

  为了发展经济,朱祁钺决定缩减军队,改换军制。

  景泰六年九月初五,朱祁钺下旨改换军制,由原本的卫、千户、百户、总旗、小旗,改为卫、团、营、旅、队、什、伍。

  卫为三千六百人,团为一千二百人,营为四百余人,旅为一百余人,一队为四十余人,一什为十余人,一伍为五人。

  卫上设军,每军万余人,由都指挥使司担任。

  朱祁钺的这次军改,主要保留卫的名称而效仿唐代改制,所用基本都是唐代的编制。

  如果只是更改编制,这并没有什么,可随着朱祁钺下旨,仅保留二百七十卫编制后,军队内部便有许多武将连连上疏。

  按照新的编制更改,二百七十卫所辖士兵数量不会超过一百万。

  也就是说,最少有二十四万士兵将面临退伍这一条路。

  然而,士兵的前途与这些上疏的武将无关,他们只担心这二十四万人被裁撤后,自己的权力是否会跟着下降。

  从二百二十二卫到二百七十卫,表面上看,武官编制增加了,但实际上的职位含权量却降低了。

  光是这一点,武官们也得集体上疏。

  只可惜他们面对的皇帝不是别人,是有着开疆拓土军功的朱祁钺。

  勋臣们没有跟着上疏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利益并没有被损害,而且他们都是朱祁钺拔擢的人,他们自然不可能跟着武官们瞎闹。

  朱祁钺早就做足了准备,所以武官们的奏疏毫不意外被驳回,军改继续。

  退伍的士兵都被转业为地方兵马司的兵员,尽管俸禄没有以前高了,可训练强度也跟着降低了,生活也更为方便,所以无人反对。

  当然,在此期间也不是没有武官闹事,但他们的下场就是被羁押,最后经三司会审,落得个处死的下场。

  大明朝不缺会打仗的人,哪怕没有杨信、方瑛、赵辅他们,朱祁钺也能带着自己的八个儿子,拉扯起数万大军,平定叛乱。

  在这样的背景下,军改的事情只用了三年就彻底尘埃落定。

  军改过后,明军数量保持在一百万左右,其中海军十八万,陆军八十二万,军费从三千二百余万下降到二千五百余万。

  军改过后,朱祁钺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在随后对大明的经济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

  景泰十年三月初五,朱祁钺下旨发行五千万贯大明通宝纸币。

  大明通宝纸币以“两”为单位,锚定物为金银,基本就是现有铜钱的平替。

  经过从朱棣到朱祁钺几代的努力,大明金库中的黄金储备为一千六百余吨,足够发行二亿六千余万大明通宝。

  算上银行、国库持有的白银,能发行的纸币数量近六亿。

  朱高煦曾说他给朱祁钺留下了三条可以走路的腿,第一条是银行,第二条是金库,第三条则是内帑。

  第一条保障大明朝发展,第二条保障大明朝改革,第三条则是保障儿孙不被掣肘。

  现如今,第二条腿已经被朱祁钺给用上了。

  其实他说错了,他给儿孙留下的不只是三条,因为还有第四条……信用。

  自永乐年间开始回收宝钞开始,尽管这是赔钱买卖,可朱高煦却一直回收来补贴百姓,为的就是培养朝廷的信用。

  正因如此,当朱祁钺开始发行纸币,百姓们都开始对五十多年不曾出现的“宝钞”感兴趣了起来,用纸币成为了一种风气。

  五千万两纸币不到半年就流通于市场,而朱祁钺也在景泰十一年再次发行一亿五千万两纸币。

  此后数年,他以每年五千万两的频率发行纸币,直到景泰十五年暂缓发行。

  在此期间,各地的水电站、火电站也相继发电,大明朝二千四百余县的电力得到了保障。

  当然,这时并没有太多电器,除了电灯和电报机以外便没有其它电器了。

  不过作为新事物的电力,毫无疑问催生了许多与之相关的发明,所以在此期间,一些使用电力的机器被发明出来。

  景泰十六年,电焊技术得到运用。

  军事上,大明于同年下水了排水量为五千六百吨的“松江号”铁甲巡洋舰,并开始建造排水量七千吨以上的“苏州号”铁甲巡洋舰。

  民生上,电焊技术被运用到机器和车辆上,并开始传播开来。

  除了电焊,例如风扇便是当时百姓们可选择的一种新事物。

  尽管一开始的电风扇会发出很大的噪音,可对于大部分百姓们来说,没有什么比炎热夏季享受凉风更奢侈的解暑办法。

  饶是如此,大明的电力也依旧足够城区百姓使用,而这一年的大明城区居民率为9%,城镇化居民率为22%……

  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表示大明朝的情况正在由好向更好挺进。

  不过就在百姓们欢欣鼓舞的时候,一则噩耗也由北京向世界传出。

  景泰十七年三月初七,太上皇朱瞻壑于辰时三刻五分驾崩于大明宫城长寿宫,享年九十三岁。

  这般寿数,便是放眼整个世界都令人骇然,更不用说放在皇帝这种平均寿命不超过四十岁的职业中了。

  四月二十二,在停灵四十余天,并接受诸国国主吊唁之后,朱瞻壑下葬于天寿山中的睿陵。

  在他下葬后,他的谥号和庙号成为了一个难以定论的问题。

  按理来说,以朱瞻壑的功绩,在“太中高世”这四个庙号中选一个完全不是问题,但问题在于最好的太宗被朱棣用了,名声好点的世宗也被朱高煦用了,留给他的只剩下了中宗和高宗。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