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靖难攻略> 第556章 和光同尘(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556章 和光同尘(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以大明朝的规矩,最少可以做到五十岁才会被罢免,而正常一家五口的消费,一年也不过就是十二三贯罢了。

  如果能好好工作二三十年,那积攒一二百贯,购置二三十亩田地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对于没有远大抱负的一些平头百姓来说,衙门永远是最稳定的差事。

  “四万人,这最少又是八十万贯的支出,也不知道西域能不能产出八十万贯的赋税……”

  朱能唏嘘几声,陈懋也眺望起了肃州城外的景色。

  “我记得三十年前,这肃州城不过才几千人家,而今光是城内便已经有近七万人了,这发展的速度还真是快啊……”

  陈懋感叹着看向城内,城内街道由石砖垒砌,房屋由混凝土与石砖修建而成,街道整洁干净,甚至在人行道上有用于绿化的树木。

  百姓人头攒动的穿梭街道上,因为数万辅兵的到来,当地的经济发展迅猛,商贩根本不愁有东西贩卖。

  这样的景象,放在洪武年间,那是连关中都难以见到的,必须得前往江南、湖广一带才能看到。

  而今,这样的场景已经遍地都是,大明一千九百余县,超过八成县城发展都不比肃州差。

  剩下那两成,要么就是海外,要么就是西南刚刚改土归流结束。

  相比较陈懋看城内,朱能则是主要看城外。

  祁连山流下的雪水被朝廷在甘肃修建的一条条水渠、人工河道所引流进入地下坎儿井,然后一直流向灌溉区的一座座水井。

  由于太学在洪熙十三年研究出了手压井机,故此现在即便没有抽水机,也能用人力来手压提取井水,流入灌溉的水渠。

  这种手压井机比后世一些独门独院压井水的手压井机要大一些,需要两个人操作。

  流出来的水不算大,所以需要连续压一刻钟才能让水渠充满水,灌溉四五亩耕地。

  尽管效率不高,但造价远比抽水机要便宜,而且比起人工挑水灌溉来说,它的效率是人工挑水的好几倍,更适合普及。

  正因如此,外面的广袤农田区域都有几个矗立在乡道水渠旁的手压井机。

  再眺望远处,一片片经过种植呵护的林区为肃州城阻挡了风沙,这就是大明这三十几年来对西北的改变。

  类似这样的景象,在西北大地的各个城镇随处可见。

  科技将地区的生产力提高,使得原本因为世界气温降低,降水线东移而不适合宜居的地方变得宜居,难以耕种的地方变得容易耕种。

  曾经耕地稀少的肃州,如今却零零散散的拥有着六十余万亩耕地。

  当然,光有耕地还不够,即便有了足够的水源浇灌耕地,但耕地的产出依旧保持在每亩百斤左右徘徊。

  然而,随着硫酸与磷矿石制作生产的磷肥和土化肥投入使用,当地的亩产也被拔高到了每亩一百二十斤到一百三十斤之间。

  曾经五亩地才能养活一个人,而今只需要四亩就足够,这便是生产力提高带来的改变。

  当然,由于磷肥价格昂贵,所以现在的推广全靠朝廷自掏腰包来补贴农民,所以还做不到全天下推广,只能在一些急需粮食的地方紧急推广,亦或者是产出高的地方推广后运送缺粮的地区。

  蒸汽机、化肥、水泥……

  这三种产物改变了如今大明的环境,而朱高煦之所以支持北方注重工业,也是为了未来的小冰期做准备。

  “磷肥的造价,如今已经降低到了每百斤八十文。”

  “以这个造价,其实只需要朝廷补贴二十文,就足够让百姓购买磷肥,带回家从事生产。”

  武英殿内,朱瞻壑坐在主位翻阅奏疏,而站在殿内的则是户部尚书王回。

  王回正在汇报大明朝未来的北方工业布局,同时将这几个月取得的成绩也一同汇报。

  朱瞻壑看着奏疏上的内容,他没有自家父亲预卜先知的能力,但他知道事情欲速则不达,所以并没有对当下正在进行的三项新政催促,反而是让他们不用赶时间,而是要注重细节。

  “磷肥的事情你看着办,至于工业的事情也不用太着急。”

  “陛下此前休息前便说过,欲速则不达。”

  “农业转工业这种事情古今未有,我们是第一批这么走的人,所以不要太着急,要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

  “慢一些,那发现了问题,才能解决当下的问题继续向前走。”

  “此外,告诉下面的官员,若是出现了什么差错,只要上报都不会记录考功册中,倘若不汇报而被考功司查出,那便不要怪孤不近人情了。”

  朱高煦在时,朱瞻壑像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倒是朱高煦前往乾清宫休息编著书册后,朱瞻壑反而有主见了许多。

  “谢殿下体谅……”

  王回不知道该如何评价眼前这位,他没有前几任皇帝的雄才大略,但却足够有耐心,做事不急不躁,从不催促臣子。

  单从这点来说,他绝对是大明眼下几代皇帝中,最体谅臣子的人。

  当然,必要时刻朱瞻壑也会展露自己的威严,例如一些贪腐红线,他是绝不容忍的。

  “还有事情要启奏吗?”

  朱瞻壑询问王回,王回回过神来之后作揖回礼:“没有了,臣告退。”

  “嗯,下去吧。”朱瞻壑将注意力放到了自己面前的奏疏中。

  王回退出了武英殿,而殿外则是以杨荣、杨溥为主导的殿阁群臣。

  陈昶和薛瑄除了在关键时刻会站队皇帝,其它时候基本就是朝九晚五的正常处理奏疏,不参与任何党争。

  这一年多来,三派的争斗一直没有停下来,如果不是现在三派都在忙着各自地区的经济转型,恐怕早就如当年三杨对纪纲一样闹起来了。

  瞥了一眼杨荣等人,王回便收敛心神向外走去。

  走出武英殿后不久,他刚刚走下台阶便见到了走入广场的徐硕。

  二人目光碰撞,面色如平常一般走上前作揖行礼。

  “听闻西南铁路兴修密布,平缅战事也连战连捷,若是缅甸宣慰司和八百大甸、大古剌的事情都解决,那西南恐怕还能更上一层楼。”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