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升起又是一日,林黛玉要读唐诗,她看,不懂的便来问贾牧,贾牧不懂的,就讲历史,他对唐诗也没什么研究,黛玉被贾敏叫去拜佛,贾牧得了空余,脑海里想起冷子兴,因忆起这扬州好像有一个“智通寺”,午后便动了身。
寻到城外,看见茂林深竹之处,隐隐的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前有额,题着“智通寺”三字,门旁又有一副旧破的对联: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寻来全不费工夫,贾牧走进去,只见龙钟老僧在里面扫地,贾牧问道:“师傅,我想问一个人,不知你认不得冷时贤?”
老僧不言语,贾牧怕他没听清楚,贴近问道:“师傅,你认不得冷时贤?”
老僧此时嘴里不知嘟囔什么,贾牧问道:“你老人家说什么呢?”
老僧眼看贾牧大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意思,便道:“什么冷时贤,热时昏的,我不认得。”
“你老人家见多认识广,当真就一点不知道?”这老僧肯定在装,这冷时贤名声那么大,他竟然一口回绝,肯定知道些什么。
老僧原本耷拉的眼睛,精神了起来:“这次是谁病了?”怎么多年了,这锦衣军还是找来了。
贾牧也惊了,“巡盐林御史的内眷,师傅愿意去看看吗?”
老僧叹口气:“好罢。”
到林府入座,贾敏还不曾回来,林如海也忙于衙门的事情,贾雨村也不在,贾牧也只得自己招待,问什么,这老僧只是不说话,也不喝茶,两只眼睛闭着,嘴巴也没有念经似的动,只是闭着,不知老僧心里想什么。
黄昏时分左右,贾牧听到脚步声,往门槛走,只见晴雯来了,说:“太太来了。”
贾敏听贾牧说请来了个顶好的郎中,自也高兴,原来他这些日子在忙这件事。
贾敏坐在账内,伸出手来,老僧搭着,收手:“这病倒也不难治。”
林如海听了,忙过来道:‘什么?师傅可有法子?’
老僧道:“茜香国无忧乡中有种吉云草,取来,碾成汁,蒸糯米团,吃三十日便好,舍此以外,还需在尼姑庵里静养一年,静养期间,每天早起以食指轻敲耳畔二百下,方可痊愈。”
林如海此时才问起贾牧这老僧的底细,贾牧把事情告诉林如海,林如海睁大眼睛,双手握住老僧的手:“多谢师傅救命之恩。”
老僧问道:“我这该可以走了吧?”
“寒舍已经备了斋饭,师傅为何如此仓促?”
老僧连忙摇头,他怕冲出来刀斧手。
老僧走了,林如海和贾敏自是欢喜,林如海忙安排仆人林万相关之事,这才想起黛玉的病情,贾牧去问,那老僧已经不知去向。
······
转眼便是秋天,林万终于回来,将吉云草碾成汁,贾敏吃了一个月的糯米团,身体果然好了不少,贾敏想着尼姑庵的事儿,恐林如海事情忙,无暇照顾,林如海则投桃报李,给贾牧谋了国子监的一个生员位置。
阴差阳错,林黛玉进京竟然比原本红楼里面还早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