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91章 有为无为(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491章 有为无为(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没有物资满足,精神满足就不存在。

  没有精神满足,物资满足也没有任何意义。

  两者是相互依存的。

  “而且治事比治心要简单。”

  “心是最复杂多变的,也是难以掌控的。”

  “凡是玩弄人心的,最后必将被人心反噬。”

  “老子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简直太伟大了。”

  “事不一样,它更加的具体,好坏一眼可辨。”

  “所以治事看起来繁琐,增加了大家的工作量。”

  “实则是将抽象的工作具体化,让大家有迹可循,是一种职能的简化。”

  “比治心要简单太多了。”

  众人总觉得这话很怪。

  做事简单吗?恐怕一百个人有九十九个会说,比以前难太多了。

  可只听陈景恪的讲解,又好像非常有道理。

  具体哪里出了问题,他们一时间也想不出来。

  陈景恪也没有让他们多纠结,很快就给出了解答:

  “为何大家普遍觉得,变法之后当官变得更难了?”

  “原因有两个,其一是不熟悉做事,就会觉得无所适从。”

  “其二,说的难听点,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为国为民的思想。”

  “他们做官只是为了出人头地而已,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想法,他们是没有的。”

  “对这样的人来说,自然是治心更轻松。”

  “什么都不需要管,只要百姓不造反,按时把赋税征收上来就完事儿了。”

  “多么的轻松惬意啊。”

  “可是你们去问问那些真正为国为民的好官,问问他们累不累。”

  众人再次陷入了沉思。

  通过治心来达成国泰民安,真的轻松吗?

  看看范仲淹就知道了。

  想要改变世道,却不知道该怎么着手。

  尝试着去做,却遭到接连的打击,最后郁郁而终。

  他轻松吗?

  就算是被许多人骂的王安石,他真的就是为了祸国殃民吗?

  恐怕不是。

  他是察觉到世道有问题,想要做出改变。

  只是不得其法,最终好心做了坏事。

  他快乐吗?

  不说前朝,看看陈景恪就知道了。

  他是大家公认的君子。

  为了变革殚精竭虑,没人知道他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

  以前大家都羡慕他的才华,羡慕嫉妒他在皇家心目中的地位。

  可很少有人去想,他都付出了什么。

  恐怕没人会认为他们轻松。

  说白了,‘治心’时代最适合自私摆烂的官吏,他们会觉得轻松惬意。

  对于心怀天下的人来说,却是灾难。

  治事不一样。

  它提出了具体的做法,要求官吏必须去做某些事情。

  自私摆烂的官吏自然觉得不舒服。

  我当官是为了享受,怎么让我‘当牛做马’起来了?

  对于心怀天下的人来说则不然。

  他们看到了让国家变好的道路。

  我只要如此去做,情况就会一点点好转。

  还有比这更值得开心的事情吗?

  他们会充满斗志,会对未来充满希望。

  说到这里,陈景恪话锋一转,道:

  “但也不能因此就忽略了治心,无为而治只是不过多骚扰百姓,而不是什么都不做。”

  “朝廷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礼法制度,树立一些标杆,以此来规范人的行为,引导人们向善。”

  “没有正确的引导,社会风气就会腐化……”

  看看前世的西方国家就知道了。

  他们只治事而不治心。

  所以他们率先实现了现代化,也率先开始妖魔化。

  其实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过这个问题。

  做事和做人都要重视起来,至少也要做成一样。

  只不过当时那些人,是用这个理论来批评中国的。

  认为中国事儿做不好,人也没教好。

  然后西方某某国家做的多好多好。

  总之老公知言论了。

  抛开立场问题,只看这个理论本身,其实是很有道理的。

  一个现代国家,治心和治事都得做好,有一点做的不好都会出问题。

  作为穿越者,陈景恪自然要吸取这方面的教训。

  在向治事转变的时候,也不能将治心给抛下。

  话题说到这里,他终于说出了最终的结论:

  “治事当有为,治心需无为。”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