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1980巴山猎耕记> 第424章 一对冤家(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424章 一对冤家(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最新网址:xs正是清晨,所有的谷底沟畔便有了云堆,或大或小,像是无数的篝火在冒烟。

  太阳要出来了,先是一个红团,软得发颤,似乎在挣脱什么牵绊,软团就被拉长了,后来忽地一弹,终于圆满,然后徐徐升起。

  而一起升起来的,还有云,那些云堆分散成块,千朵万朵的,踊跃着,开始了鼓舞欢匝的热闹。

  这样的场面,甚至维持了大半个小时,云又弥漫,再又叠加,厚实得像是铺上一层棉花,棉花上的阳光,一片灿烂。

  在米仓山,陈安也看过不少云,但秦岭的云更有味道。

  开始的一段路,到了山巅,还能看到保护中心那几座楼房,再走,就到处是密密匝匝的山林。

  潘石玉教授手中有一份地图,但那地图,只是标注了山里连通各处的比较大一些的路径,而山林中,却没有精细的测绘。

  大概是成为保护区的缘故,穿行其中的撵山人、采药人少了,那些被踩踏出的嶙峋小道,大都已经被杂草、藤蔓遮掩,不仔细辨认,都快看不出了。

  一行人到了山里,到处密密匝匝的树木,在如海的山峦沟壑中,只觉得自己渺小得如同蚂蚁。

  陈安背着自己的行囊,按照潘石玉教授所指的方向,领头前行。

  习惯性地,到了这种陌生的山里,陈安喜欢保持安静,随时注意着山林间的动静。

  他也很清楚,这种地方,最是容易迷路,一路用柴刀砍着挡路的藤蔓、荆棘,在路过的大树上削下一片树皮,作为标记,以便在山里迷路的时候,循着这些标记返回。

  潘石玉教授手底下一帮青年人就相当兴奋了,那表现,如同山里小孩初次进城,仿佛在山里看到的一切,都那么新鲜。

  看到一棵大树,会有人兴奋地跑过去拉着手合围,猜测树龄。

  随便听到只山雀的鸣叫,都会驻足眼巴巴地看上好一阵,讨论是什么鸟。

  偶尔听到林间响动,也会细细打量半天,看看究竟是什么野物。

  碰到实在说不出名目的,则是找着潘石玉问东问西。

  活脱脱一群好奇宝宝。

  有这么一群闹哄哄的家伙,一路上陈安看到最多的也就是一些常见鸟雀、松鼠、野兔之类,别的野物早已经听到响动,远远避开。

  开始的时候,一众青年看陈安走得太慢,有人抱怨:“就这几步路,走得像十万八千里,这可咋进山啊,就这速度,怕是没两天,都到不了目的地。”

  还有人说:“就这,还说什么撵山、采药的好手,要是走到一半腿软了,走不动了,还得让我们把他给架着走。”

  甚至有人悄悄问潘石玉:“教授啊,这陈兄弟怕是个假把式吧?”

  对此,潘石玉笑而不语,只是跟在陈安后边,默不作声地走着。

  越往山里走,穿林越是困难,山路越陡峭逼仄,几個青年不知不觉,远远地落在后面。

  突然不见了潘石玉和陈安,几人顿时有些慌了,四处观瞧,一抬头,却见陈安和潘石玉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跨过两道山间的溪流,到了对面大山的半坡,两人还是很慢,一步一步的,闲庭散步。

  陈安在一道山崖边停了下来:“潘教授,你休息一会儿!”

  潘石玉点点头,一屁股跌坐下来,伸手捶着自己的双腿。

  陈安看了他一眼,又四下看看,见崖畔长着成片的鸡骨头木,于是抽出柴刀,钻进树棚里,用柴刀选着一些笔直的砍下一些,拖到崖边修理枝叶。

  这种木头,长到酒盅粗就不再长了,质地非常坚硬,砍下来做拐杖最好。

  不仅仅在汉中的杂货店,就连桃源镇上,缝赶场的时候,也经常看到有人砍回去,在火塘里用火烧一下,剥皮校直,然后修整打磨,拿去出售。

  等到几个青年气喘吁吁地赶到崖边,一屁股跌坐下去,擦着汗,揉着腿的时候,陈安已经将简单加工的拐杖给他们几人一人分发了一根。

  “怎么样,现在你们不说慢了?”潘石玉笑问几个学生。

  其中一人问道:“我就想不明白,明明你们走得那么慢,怎么反倒走前面去了,还气定神闲的?”

  潘石玉看着几人,微微摇了摇头:“穿山的人有一个习惯,无论平地还是山间,他们走路都是一个速度,你以为像你们一样,穿山走路全凭兴趣,最是浪费精神的做法,还嫌弃小陈走得不快。

  我都是进山的次数多了,跟向导们学来的,但就是我,也只是勉强能跟上小陈而已,他已经放慢速度,在照顾你们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