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季汉大司马> 第189章 辟线建马场(2/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89章 辟线建马场(2/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至于为何想开辟辽东海路,原因既简单,又不简单。简单在于辽东具备江左必备的战略资源战马;其不简单在于霍峻想在江淮地区开设马场。

  嗯!

  江淮地区可以养马,且可以大面积饲养战马,养得战马亦是精良。

  霍峻怎知江淮可以养马?无它,唯在朱元璋身上。

  众人云,历代以来唯有朱元璋以南伐北取胜。殊不知元末时期除了江南富庶超越北方,且北方大元内部自身混乱的原因外。还要重要的一点,在于朱元璋不同于其他的南方政权,他继承了元朝的遗产,即庐州马场。

  元朝在灭了金朝之后,蒙古人入驻中原,渐渐被汉人同化,不饲养战马,转而如汉人般开始耕垦播殖。习于农事,可带来富贵,但也让蒙古人失去自傲的战马。

  逢国内战事,蒙古军中则缺战马。如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雄之时,占据中原的忽必烈军中缺马,不得已之下,忽必烈自己花钱购买数万战马补充入军。

  及平南宋后,南方时常反叛,元朝为镇压南方叛乱。忽必烈决定将马场开设到江南地区,苦苦寻找一番,最终在大别山周围的庐州选为马场。

  庐州,即汉之合肥、舒城、皖城一带,几乎与霍峻所在的江北诸县重合。朱元璋起兵于淮西,与元朝的庐州马场近在咫尺。

  这也是为何,朱元璋手下的徐达、常遇春等淮西军功集团善于骑战的根本原因,即他们或许从小接触马匹,对于骑兵并不陌生。

  后世之事可为借鉴,江北大别山山区可为养马地,霍峻让士仁早就试过。军中几匹母马与公马已成功生下幼马,近期又健壮成长。故而霍峻下定决心,打通辽东海路,在江北开设马场。

  江左有了骑兵,即使不如北方之盛,但通过辽东战马,亦可自给自足,在野战上缩小与曹军的差距。

  毕竟缺乏战马的军队,与战马充沛的敌军作战,即便能打赢对方,但你也打不崩对方。敌人拥有战马来去如风,怎能胜得过。强如岳飞能屡次击败金军,也是依仗帐下的骑队强悍。

  为了江淮马场的发展战略,霍峻必须亲自出马,坐镇军中。

  当然昌豨也要救援!

  思索海图间,霍峻拿起了刘备送来的书信。其信中言语,昌豨反叛后,得知夏侯渊、于禁北上征讨他,昌豨向京口送来求援信,希望刘备能率军北上救他。

  救援昌豨又岂是那么容易救援,昌豨身在东海郡,在徐州之中,淮河以北。但凡刘备有能力举兵至淮河,早就北上攻略合肥、寿春诸地了,今下又何必退守江南。

  若走邗沟入淮河,除了秋季之时,水位下降,淤泥堵塞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夏侯渊早有防备,命利城太守吴敦、琅琊相臧霸屯兵邗沟险要,阻敌北上。

  曹操为防止泰山诸将反复,将昌豨的东海郡直接并入臧霸的琅琊国,以此来安抚臧霸,再用臧霸来安泰山诸将之心。

  沉吟少许,霍峻给刘备回了封信,即言明昌豨可救,自己将在几日后前往京口,与刘备会面。

  “来人,将此信送与京口。”

  “诺!”

  晚上还有两章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