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杜预看到有绝望的读书人,一时想不开,一跃而下!
竟然选择自戕。
书山摔死,与现实十国中别无二致。
杜预能理解他们——费劲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最终却走到了绝路上,之前耗费的力量都白费,如此重大打击,情何以堪?
但如此决绝之人,毕竟少数,大部分走错之人,都无奈接受回归选择。
杜预要不要下山?重新走?
或许是刚才喝了文泉的功劳,杜预文思泉涌,福至心灵。
不!
不要急于下结论!
谁说,山上没有路,就不能走?
这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要在不能进时,保持良好心态,无路可走时,保持悠然心境。
没有路,那就闯出一条路。
他悠然吟诵道:“【终南别业】!”
偌大书山中,悄无声息,万籁俱寂,仿佛只有杜预与书山。杜预在吟诗,书山在倾听。
杜预淡淡道:“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在这里,杜预将书山比喻成终南山,对读书人而言,其实也非常贴切。因终南山在修道之人的眼中,乃是修炼的洞天福地,而书山对读书人而言,同样是修炼的圣地。
才气,涌动。
书山上神秘的雾气,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操纵,向杜预飞速凝聚而来。
杜预继续道:“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我是文人,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读书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书山中的乐趣,也只有我一人能体会。
惟有独自游览,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不求人知,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这里,杜预写到了自己在书山中怡然悠哉、自得其乐。
雾气更加浓郁,简直犹如实质,凝聚在杜预诗句上。
杜预感到,在书山高处吟诗,反而有利于诗句升华。
毕竟,此地是读书人圣地书山。
才气浓郁无比。
此地作诗,比在凡尘中作诗更容易鸣州、镇国、传天下。
杜预索性/也利用自己诗书特长,力争能跳过这第二重山。
杜预悠然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道,油然而生!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坐看云起时”,杜预的心情,悠闲到极点。
“云无心以出岫”,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
杜预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地揭示出来了。
这一句,完全阐释了杜预的做人心胸、格局、境界和眼光。
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
不论经营爱情、事业、学问等,勇往直前,后来竟发现是一条没法走的绝路,山穷水尽的悲哀失落难免出现。此时不妨往旁边或回头看,也许有别的路通往别处;即使根本没路可走,往天空看吧!
虽然身体在绝境中,但是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自在、愉快地欣赏大自然,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不觉得自己穷途末路。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