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山野小闲农> 第四十五章 返家议事(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四十五章 返家议事(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将包裹在青苔包裹放在茶几上慢慢摊开,一株根须完整的老山参展现在几人眼前,那参叶已经被陈观提前去除了。

  看到这东西,陈文清和陶翠萍都瞪大了双眼,老爷子也拿出了自己的老花镜戴上。

  “我滴个乖乖!这人参你从哪里搞来的?看着可不像养殖的,这年份可不低?”陶翠萍惊讶的向儿子问道,自家就是种植党参的,相关的知识她好歹是懂一些的。

  陈文清虽然没说话,但看眼神就知道和陶翠萍是一个意思。

  老爷子则戴着眼镜,附身仔细观察了起来。

  “老妈你这不是问废话嘛,我从山里回来,你说这从哪来的?这次运气不错,进山不久就发现了,所以才提前下山了。”陈观磕着瓜子,漫不经心的解释到。

  陶翠萍看他这样子气的两眼直瞪。

  “不错,看年份已经超60了,芦、艼、须都很完整,体态也不错,是棵成色上好的野山参。”仔细观察了一会的老爷子收起了自个的老花镜总结道。

  “爷爷,您还懂这个啊?”陈观好奇了,老爷子这还能认出野山参?

  “你爸上次不是说了嘛,老头子我年轻的时候进山打过猎,看时候也跟着人抬过几次参。”老爷子摸摸胡子有些自得,随即继续解释道“看这东西也是有口诀的,‘芦碗紧密相互生,圆膀圆芦枣核艼,紧皮细纹疙瘩体,须似皮条长又清,珍珠点点缀须上’,记好这几点再多见几次真货,有经验了分辨这东西不难”。

  “不过这东西老头子也有几十年没见过了,更别说是这种品相的,这棵参鲜重差不多有三两多了。”对这种品相的老山参,老爷子也很是感叹。

  陈观知道,老爷子所说的三两多重不是现在的三两,而是16两秤的三两。

  不同于现在国内所用的一斤合十两,1两等于50克的计算方式。传统的1斤等于16两,故有成语“半斤八两”,1两等于31.25克,至今香港和澳门等地珠宝行还在沿用这种计算方式。

  这棵参接近有100克重,所以老爷子估的三两多也是很准的了。

  以前参行里常说“七两为参,八两为宝”,而且这个重量指的还是干重,像陈观手里这株参,净制阴干后干重能有40克就不错了。

  要知道野山参的重量不是随着年份的增长就一定增长的,之前提到过野山参受到损伤后会自我保护进入休眠,当野山参进入休眠期后没有枝叶也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为维持自身就会消耗之前积攒的养分,这时野山参就会产生负增长发生减重。

  有些拍卖会上出现的上百年的野山参干重才20多克也就可以理解了,所以能够长到七两(现在的218.75克)的野山参至少都需要百年以上甚至数百年。

  像是1981年在长白山发现的一株鲜重505克,净制阴干后285克,折合旧称9两1钱2分的野山参号称‘人参王’,经鉴定有这棵参王有160年生长周期,堪称稀世珍宝,至今被珍藏在大会堂吉省厅中。

  到了现在不说八两的‘宝’,能找到七两的参都算得上是是奇迹了……

  “爷爷还真是好眼力,我之前用带的电子秤称了,鲜重有98克。”陈观向着老爷子竖了竖大拇指道。

  老爷子颇为自得的摸摸胡子,笑而不语。

  “那这人参怎么你打算怎么处理?”一旁听了一阵的陈文清问道。

  “刷干净阴干后留着吧,这种好东西可不好找,关键时候有大用。”陈观想了想说道。

  “处理人参我会,完了我帮你把这东西处理了。不过留着就不必了,咱家里用不上,你不如拿出去卖了换钱。你现在要弄果园、修路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过段时间买果苗又是一大笔,这东西还是卖了吧。”陈文清听了陈观的想法后建议到。

  “对啊,还是卖了换钱吧,放着也用不到,况且放在家要是被人知道了那麻烦事就来了!你都不知道今天中午……”陶翠萍也赞同的说道,之后还想说什么却被陈文清打断了“那些事之后再说,现在先说眼前的事。”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