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噗嗤一声,笑了。“大家都喜欢?未必吧,王大春这家伙,人嫌狗厌的。要不是我教训着,怕是迟早要走上歪路的。”
“老大,外人面前,给我留点面子啊……”王大春有些尴尬,挠着头小声辩解。我不理他,继续看着邓丽千说到。“而且,我也是穷人。我家住在离镇上二十多里外的吴家村,在大山里。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父母都是农民。但我也并没有变得像你这般扭曲。”
“还有,你嫉妒姚楠和王大春是吧?据我所知,王大春他爹小时候穷得连饭都吃不上。每天要走二十里去上学。一整天的食物,就是一个馒头。最后考上大学,走出大山去市里念书。连鞋都没有,还是光脚去的。”
“人的命运,有时候不是个人的命运,而是家族几代命运的积累和综合。”
这件事,王大春之前和我说起过。他爷爷是几代贫农,还好他爸刻苦念书,靠知识改变了命运。“人不能改变自己的出身,但可以决定自己的未来。邓丽千同学,言尽于此,你自己好好把握吧。”
“姚楠,大春,我们走。”
说完,我就转身离开。姚楠和王大春也赶紧跟了上来。走到门口,我又回头。“对了,记得明天来学校办退学和转学手续。否则……哼!”
……出了邓丽千那租住的破旧小屋,我们都没有说话。知道走出了这条小巷子,到了垭口街大路上,姚楠才小声地问到。“吴重,刚才我报复邓丽千的言行,是不是有点过头了?”
我回过头,看到姚楠重新恢复了那种文静秀气的模样,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还带着一丝忧郁。我摇摇头。“不!你做的很好。如果你就骂她几句,就这么轻易原谅她了,我才会很不高兴。”
“真的吗?”
姚楠看着我。目光柔弱,像是一只小兔子。这时候,没有了刚才的冷漠和盛气凌人。我哈哈大笑道。“连古代圣人都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你当然做的很对。”
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原文如下——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有人问孔子,我打算用善良来回报恶行,这样可以吗?孔子说,那你用什么来回报善行呢?所以,我们应该用公正无私的惩罚来回报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良。这才是真正的圣人言论!甚至在汉唐时代,儒家弟子还要精通六艺。必须要上马杀敌、下马读书治国,个个都是真正的君子。只是到了后来,才渐渐的变成了手无缚鸡之力的虚弱读书人,还叫嚷着“以德报怨”之类的蠢话……孔夫子若是知道自己的学问被这么曲解,怕是要气活过来,殴打这些不肖子孙了。只不过,怎么叫“公正的惩罚”呢?这一点,就有点麻烦了。所以,恐怕只能问自己的本心了!师父在和我谈到这件事的时候,我觉得,我们这一脉的一些理念……怎么好像还和上古儒家圣人有些类似呢?我们明明更靠近道家吧?不管怎么说,我自己觉得姚楠对邓丽千的惩罚,是合情合理的。毕竟,拿了她奶奶的一本雷洞苗寨蛊书了……王大春也在旁边随声附和,说做的太对了。这种人,就该让她退学,滚蛋!“对了,如果按照规矩,应该把邓丽千变成哑巴的。但我拿了她奶奶的这本书,算是削减了。可明明是你的权力,我却占了好处。你需要什么补偿吗?”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