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朱棣介绍完,徐皇后面上惊讶之色刚浓。
“定国公竟然有如此奇妙的法子,区区一条直道,都能被他想出这般闻所未闻的法子来!”
朱棣直接大笑,“郭卿一点也不像那位郭太史,他的脑子里,全是赚钱的法子!”
“嗯!”
徐皇后微微点头,随后便再次说道:“陛下,妾身看来,定国公也像极了那位郭太史!”
“哦?”
朱棣一脸好奇。
徐皇后道:“那位郭太史钻研各种匠造学术,为国为民。
而定国公,则是将各种匠造之术,融于造福百姓之事上。
而且,妾身越看,越是觉得,这位定国公,好像是一直在赚钱,在建造修缮大明!”
“建造修缮大明?”
朱棣瞪大眼睛。
“嗯!”
徐皇后继续说道:“陛下,你想想在北平府之时,这位定国公便是铺建水泥直道,建筑水泥房屋,建筑各种工坊……
到了京师,这位定国公想要铺建的直道,却是更长了……”
“妹子说的在理……”
看着面前,好像一直走不到尽头的水泥直道,朱棣陷入沉思之中。
……
这次,朱棣带着百官巡察水泥直道,一直巡察了整整半日。
而等郭安回到定国公府之时,天色已经渐黑。
带去的两箱零嘴饭食,也已经吃的干干净净。
不过。
整个京师,却是彻底轰动起来。
所有人,都还是第一次,真正去观看那座水泥直道。
因此。
这次,给他们带来的震撼更大。
不到一日的功夫。
水泥直道的宏伟与神奇,便已经被京师的百姓们,夸大了数十倍。
整个京师。
所有人都对水泥直道,充满好奇。
甚至。
一些经常前往陕西、山西的商贾,已经商议着,准备组建商队,行走一番水泥直道,去探索一番。
只是,还没等他们有所动作。
一封告示,便铺贴满整个京师。
同时,新一期的邸报,也发了出来。
“水泥直道营运告示:从京师至凉州水泥直道,全长三千九百八十里地,共经过十五府,建有七十二座客栈,耗费一年八个月,花费钱粮八百六十万两银子。
然为了便利天下百姓,富裕大明,此银,全部由陛下的内帑支出,现陛下内帑空虚,已然不足以支撑皇宫花销。
但,既已建成,直道要收回成本,直道要年年维护修缮,凡商贾、车队、马骡队在直道上行走,都要进行收费。
行人不收任何费用,但对于车队,一车十里收十文,一马一骡十里收六文……
进入直道,领取路引,下直道交还路引,缴费!
直道上,每百里,都有直道兵卒巡逻,时刻查验。
直道客栈,也需路引查验,方可进入客栈歇息……
若是发现有商队投机取巧,偷入直道,罚银百两,另一年不准进入直道!”
“这……”
所有看到这些告示与邸报的商贾士绅们,一个个目瞪口呆,还有些不可置信。
“直道居然要收费?”
“为了铺建直道,陛下居然花了那么多两银子?”
“八百六十万多万两银子,陛下可真舍得!”
“哼,那自然是要收费!陛下也要用直道赚钱,真是让我等……”
“呸,花费那么多钱财,让那些商贾车队行走直道,收点过路费,又怎么了?”
“真是,陛下内帑的钱都花光了,收点又怎么了?”
“诸位莫要忘记了,行人不收费,只收商队与车队、马队的过路费!”
“正是!”
“陛下仁慈啊!”
“……而且,直道上,还有兵卒巡逻!”
“兵卒巡逻?……如此,再无山贼恶霸拦路抢劫?”
“这……哈哈哈,好,这过路费,我等商贾交的心甘情愿!”
“是啊,我等交的心甘情愿!”
“……”
“走,城南不是有几位掌柜的,要前去凉州,给那鞑靼人的城池运送货物?我等正好一同前往!”
“正是,顺带体验体验那些直道客栈!”
“走!”
“后日就出发!”
“是极……”
而在各大官衙里面。
一众官员,看着手中邸报,一个个反应不一。
有满脸涨红不满者。
“陛下怎可如此?”
“陛下身为我大明君王,怎可这般与民争利,做那商贾行为?”
“是啊,定是受奸贼蛊惑!”
“我等当上奏谏言!”
“极是,极是……”
也有赞同理解者。
“哼,直道不收费,陛下费那么大功夫,花那么多钱财,铺建这般长的直道作甚?”
“正是!在铺建时候,陛下已经对众臣说过此事!”
“唉……”
“不收费,陛下何来钱财,铺建从京师前往四川与云南的直道?”
“哼,我等便看着,到底有没有商贾,会去行走直道缴费!”
“看便看……”
百官之中,又是吵闹不休。
大抵,还是为了各自心中那点利益。
毕竟,铺建直道,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有利有弊!
而且,他们朝堂收费可以,让陛下一个人去收费,这便不舒服了!
不过,对于朝臣的奏章,朱棣直接扔在一旁,不做理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