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四合院之客居的外乡人> 第三百一十一章:侯楚关于海河的决心(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三百一十一章:侯楚关于海河的决心(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众人顺着声音的来源望去,出声的是院子里的三大爷阎埠贵。

  他倒是乐呵呵的样子,裤脚挽到了大腿,穿了套半旧的工作服,和侯楚一样,也提了两个木桶,只不过里面不是饭菜,而是饮用水和粗瓷碗。

  “别看四处都是水,可干净的饮用水才是难得的东西。”阎埠贵就像是主人家一样,把粗瓷碗分了下去后说道:

  “一大爷二大爷他们都去轧钢厂帮忙了,学校早就停课,所以就我来主持院里的‘大局’了,处理学校的事情才回来,可能晚了些,希望您几位不要介意啊。”

  其实侯楚也有点奇怪,怎么院子里就派出几个小的,原来出处在这里。

  这时期很多人是以单位为家的,职工们其实不怎么参与地方上的事情。

  当时一個厂区就是一个小社会,有些国营大厂,甚至有自己的澡堂,商店、医院和派出所等等,可以说是和地方隔绝开来,当然,地方上也没有管辖权。

  轧钢厂因为当时四九城地方小,‘寸土寸金’的,住不开,实在没办法才把一部分职工分流到地方上去住。

  王主任见气氛有些沉闷,主动开口回道:“有心就行,也不算晚..........三大爷,等施工好,可要让院子里的人轮流看着水势,不要让水进去带来损失,沙袋不够的话,赶紧派人去街道拿!”

  “您放心,万一进水,首先淹的可是解成还有我家,我绝对把这里看的严严实实的。”阎埠贵当场就表了态,只不过提到儿子阎解成的时候,脸色明显有些不自然。

  王主任自然也明白咋回事,分家闹的呗,不过她认为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是好事,笑着打趣道:“您这来的也有点太凑巧了,吃了没?”

  “吃,吃了.....”这话调侃的三大爷有些面红耳赤,毕竟他可是自诩为读书人,可人穷志短,他很快调整了过来。

  阎埠贵给众人的粗瓷碗里添上了水,做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转移话题道:

  “四九城都淹成这样,不知道老家怎么样了,报纸上说是十几年难遇的大暴雨,估计地势低的地方就难熬了。”

  他给自己也添了一碗水,接着说道:“王主任,其实我觉得您最好作点准备..........”

  王主任有些疑惑,怎么阎埠贵一个做老师的也开始帮她操心起事情来了:“嗯?”

  “多准备些粮食呗,就前几年,就有开介绍信来借粮食的,有的是亲戚,有的就是些困难群众。

  特别是亲戚,他们走几十里几百里路过来,总不可能让人空手回去,可现在各家各户自己都不够吃,两难啊,诶.........”

  侯楚和王主任对视一眼,也不知道这老扣是真的在担心水情还是在担心有人来借粮食。

  不过他说的没错,粮食这东西可是根本,不仅在五六十年代、就连七八十年代的农村,甚至城市,借粮这事一直伴随着当时人们的生活,直到九十年代这种现象才彻底湮没在历史长河汇总。

  举个例子,就在去年,有个老师不慎丢了四十斤粮票。他实在没办法,为了全家人的生路,只能舍下面子,写信给毕业几年的学生借粮食。

  其中有句话侯楚很清楚“集腋成裘,堆沙成塔”,估计是给不少学生写了信。

  现在是1963年8月3日,按北河省的农时,6月种好玉米,8月份有些地方还要种水稻,原本就怎么不够吃,更别说还遇到涨水的情况,最近可是关键时刻。

  不仅玉米和小麦,水稻也不耐淹,北河省还是农业大省,万一有啥影响导致了减产,可是能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的。

  想到这里,不仅是侯楚,就刚才还很乐观的王主任也开始忧心忡忡起来,只是想到街道有能人,才稍微松一口气,但愿侯楚说的事情能成吧,有一点是一点,手上有粮,心中才不慌。

  至于侯楚,他倒是挺乐观的,正视困难,去解决苦难才是做实事的态度。

  63年8月华北的确遇到了很大的降雨,四九城还好,严格来说算是上游,排几天水也排走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