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非常清楚,皇甫嵩是真正的君子:“义真言之有理,不过,在子霄做出决定前,一切全都是你我的臆测而已。”
“这倒是。”
皇甫嵩点了点头,长出口气,转而言道:“走吧,咱们今日便引兵离开此处,这些黄巾已是困兽,连续奔袭数日,又缺少粮草,应该支撑不了多久。”
“他们全都是穷苦百姓出身,即便造反,也是受人蛊惑,我建议咱们尽可能只诛首恶,其余士卒,尽量招降,如何?”
朱儁大手一挥:“我没意见,但此事最好还是让子师主导,毕竟他是豫州刺史,咱们离开以后,他仍要面对黄巾余孽,还要恢复豫州的生产,这些家伙如何解决,理应听其意见。”
“嗯。”
皇甫嵩深感有理:“此事我会与子师商议,咱们先行准备吧。”
朱儁颔首:“放心,交给儁即可。”
******
王允军营。
中军,大帐。
“哈哈!”
一阵爽朗的笑声,从帐中传出,外围的侍卫纷纷扭头,猜测着帐中发生了何等高兴之事。
帐中,王允捧着战报,喜笑颜开,又长出口气:“真没想到,从你我孑然一身,进入豫州以来,到现在横扫豫州大部黄巾,尚不足三月时间。”
“是啊。”
尚爽同样满面惊讶,捻须言道:“现在回想起来,一切都像是做梦一样,初入颍川时,闻朱儁战败,爽甚至以为,出师不利,前途必定坎坷。”
“可谁曾想......”
尚爽唇角浮出一抹笑容:“长社一场大火,烧得波才十万兵马,分崩离析,阳翟突袭北门成功,立刻让咱们打开了局面。”
一旁孔融眼神中绽放出光彩:“说来,豫州战役能如此顺利,朱儁、皇甫嵩之功,自然不小,但这一切,似乎皆与长社县尉王昊有关。”
“尤其是汝南这一战,王昊仅仅率领六千兵马,与程银两千精锐合作,居然诛杀了波才,战败了数万黄巾,收缴俘虏五万余人!”
“啧啧!”
孔融啧啧称奇,面上流露出欣赏之色:“此子将来前途,必定不可限量,使君,我可听说皇甫嵩、朱儁对他皆有招揽之心,你可不能轻易放人啊。”
“哦对了。”
尚爽忽然想起了什么,试探性问:“使君,子霄到底是不是王氏的旁系?怎么,到现在都没有消息传回来吗?”
“这......”
王允也觉得事情有些奇怪。
不过是调查一个人而已,怎么到现在都没收到回信。
“报—!”
正在这时,帐外忽然响起悠悠一声传报。
王允抬眸望去。
但见......
帘帐起,从外面转入个侍卫,欠身拱手道:“使君,帐外有个自称王景的人,说有要事求见使君。”
“乃是犬子,让他进来吧。”
王允摆了摆手,淡然言道。
“啊?”
侍卫顿时一愣,赶忙拱手:“末将......末将这便将公子请进来。”
王允淡然道:“快去吧。”
“好巧。”
显然,尚爽已经意识到了什么:“咱们刚好在聊子霄的身世,没想到令郎便亲自到了,想来子霄定然是王氏出身无疑。”
“嗯。”
孔融颔首点头,深以为然:“没错,否则使君公子又何必亲至于此,融在此恭贺使君,王氏有子如此,门楣必兴。”
“哪里。”
王允淡然一笑,心中甚喜,但面上却不再言语。
不多时,一个身材挺拔,体型匀称,健壮体魄里透着一股难得诗意气质的少年郎,来到大帐,款步上前,揖了一揖,举止行为,得体大方:
“王景拜见父亲,各位叔伯。”
王允倒也没有太多废话:“怎么样,事情可调查清楚了?”
“嗯。”
王景点点头:“已经清楚了,王昊的确是晋阳王氏出身,其父王志,家道中落,以放牛为生,娶当地女子为妻,孕有一子,单名一个昊字。”
“哦?”
王允不由蹙眉,疑窦顿生:“既是晋阳王氏出身,王昊因何会落到如此地步?”
王景吐口气,轻声道:“要怪只能怪太行山里的贼子,将王志所在村落屠尽,至于王昊如何逃生,儿尚未能查清。”
“不重要。”
王允丝毫不关心王昊是如何活下来的:“只要活着就好,那他的师傅典恼呢?”
王景再次摇头:“没有丝毫消息。”
王允惊异:“半点消息没有?”
“嗯。”
王景肯定地点点头:“没有。”
嘶—!
王允愈加惊诧:“这怎么可能?”
王景轻声道:“其实,王昊的身世早已查清,只是这个叫典恼的人,花费了儿大量时间,却是徒劳无功。”
“嗯,你辛苦了。”
王允摆了摆手,捻须长叹口气:“不管怎样,只要能证明他的身份即可,家谱带来了吗?”
王景立刻从布袋中,取出一卷竹简:“这是儿誊抄的一部分族谱,晋阳王氏的这支旁系,其实是于一百多年前,祁县王氏迁过去的。”
王景展开竹简,指着上面的描述:“从这一点分析,王昊的根儿的确是咱们祁县王氏,出身咱们王氏旁系无疑,父亲您瞧,是从这里开始的。”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