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从大明县令到国之砥柱> 第十四章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十四章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这些朝廷上的官员说得道貌岸然,说是人心思定,好战必亡,仁德可使四夷来附。

  朝廷官员或许会有蠢人,就像那个侍读学士李元宗一样,是真把书读到狗肚子里面去了,真以为仁德能使四蛮来附。

  真要像他说的一样,但以仁德便可治天下,使得四夷来附,那大明王朝还养军队干什么?

  当年的大宋皇朝又为什么会灭亡?

  仁义道德是建立在强大的武力之上的,要是没有强大的武力,满口仁义道德的人,也只能够被践踏在铁蹄之下。

  大明王朝是靠着武力驱逐蒙元所建立的,而不是靠满口仁义道德建立的

  但是朝廷上都是蠢人吗?

  肯定并不是。

  尤其是那几个内阁大学士,还有各个六部的官员,大多数都是能够做到实处的。

  这些人难道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吗?

  他们懂!

  其实说到底,朝廷还是银子不够。

  要是朝廷的银子多到花不完,恐怕那些文官大臣对九边这个事情,也不会反抗得那么激烈了。

  弘治天子每天都在想着,哪里能多抠出来一些银子。

  可是这鹿邑县进城费就不说,说是都用到了修缮道路和还贷的路上了,可在弘治天子看来,肯定也用不了那么多,

  还有这个鹿邑酒店,简直就是一个聚宝盘了。

  不过,他也明白这个事事情是不能够推广的。

  他转向身后的随从官员,“此风不可长,此事不可再,此处不成例。”

  下面的官老爷们,刚刚心里已经盘算着,到底如何才能够搞出一个鹿邑酒店的酒店来了。

  赵远松不过区区一个知县,都有那么多人来住酒店,求他办事。

  自己这些人的职位,比那个赵远松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平常时来求他们办事的人,那也是络绎不绝,这里面满满的都是商机。

  大明的官员那是剥皮填草都吓不住的。

  毕竟大明的俸禄是真的低,寒窗苦读十二年,到头来,挣那么一点鸡碎狗碎,轿子都坐不起。

  要这样回到老家还得受人白眼,家族里面的孤老,总得捐赠一点吧?

  家里的族学孩子上学总得捐赠一点吧?

  家乡修桥铺路总得捐一点吧?

  这住在京城里,有同乡好友来打秋风,总得支持一点吧?

  出入排面总得有一点吧?

  总得为妻子儿女置办几身行头吧?

  这些全部都是银子。

  大明官员的俸禄,根本就支持不起他们有一个还算体面的生活。

  他们为了维持自己的脸面,总得做点事情。

  他们这样的做法虽然可恨,但是也可以理解。

  其实有一些官员并不这样做,反而在家乡大量的接受家乡百姓的土地投献,进行土地兼并。

  所谓的投献,就是有功名在身的人,是不需要交农税的。

  有一个人考上功名,便会有很多的百姓把自己的田地投献到他这里,然后再租种他的土地,每个月向他交租。

  有功名的人收的租子,远远低于朝廷的税收,这种情况就叫投献。

  这个时候,土地的主人是已经要转移了的,这就是变相的土地兼并。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