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那就按0.2%,这样艳华心里也更加平衡,毕竟她没出钱,就拿到了别人集资100000的股份。”
“这样如果加上王山的款,我们取整81000,差39000要抬会。阿哥,今晚你别回去了,明天我们一起去一趟批发市场找陈老板起会吧。”
“股份的事是不是可以给陈老板和周老板提一下?”
“可以,如果他们要股份和王山一样。”
“那不够的呢?”
“起会时取整40000呗。”
“好,就这么定了。”
解决完承包款的事,二人心情大为放松。吃过晚饭,早早地睡觉,夜里居然睡得特别香。
早晨石头村长一早来送水,卸完后二人乘坐第二次运水的驴车进城,搭顺风车过雁滩,杨柳方本想找一下菜农韩大叔,可又一想不能留下借钱的印象,就直接乘坐公交车进城了,二人直奔批发市场,并且先去陈老板的店铺那边。
“陈哥,我们又来了。”
“嘿,你们兄弟一来准有好事儿。”
“唉!不知道算不算。”
“陈哥,我们又要麻烦您给起会了?”
“怎么,又要扩大规模?厂子还是供销社?”
“供销社。”
“供销社又要承包?”
“嗯,前一段抢购潮,一部分原来的承包户因参与哄抬价格被解除承包合同了。省里近日出文件,要求清理固定资产,所以供销社要把现在空置的柜台继续对内部人员优先承包。”
“喔,这次起多大的会?”
“39000。”
“本来要起个大会,差90000左右,可厂里的工人已经集资了一部分,供销社的工作人员参股一部分。现在只需要39000了。”李桐福适时地插话进来,提出了参股的事情。
“参股?怎么参?”
“供销社内部是20000,0.2%。”
“我可以不?”
“您也要参股?”
“那当然,我是做商铺的,我当然愿意,上一次我都想提出来,怕你们不同意,再说也没见你们经营过商铺,怕搞砸了,现在看你们发展挺好,我有什么不放心的。”
“那您参多少?”
“剩下39000,也就是0.39%,我包圆了。”
“不行,供销社的工作人员是参与经营的,你要参股的话是干股,所以我们得多要一些。”李桐福见机行事,又插话说到。
“自家兄弟,就这样吧。”陈老板左右看看他们俩。
“陈哥,估计不行,这样工作人员有意见。”
“那40000,0.39%。”
“50000。”
“45000。我只能出这么多了,可以的话我现在去取钱。”
“真不行,陈哥,50000成交。我们去拟合同。”
“好吧。你俩留一个人给我看店。”
三个人刚谈完,周老板听说他们来了,也从摊位走了过来。
“嘿,现在两位老弟生意做大了,来了也不去看我了。你们密谋什么好事儿?见者有份儿。”
“没事儿。”
“真没事儿?”
“老周,是这样,他们本来来起会扩大供销社柜台承包。现在我决定要参股他们的五金店。”
“怎么参?见者有份儿,我也必须参一份儿。”
“周大哥,真不好意思,剩下的陈大哥包圆了。”
“老陈,真不够意思,好事儿,不分我不行。”
“他们给我的太少,真分不了。”
“那你们俩得匀给我。我要和老陈一样多。”
“周大哥,我们用不了那么多钱。”
“我不管。要不我就把你们扣在这里,好吃好喝,直到同意。”
“哪还带耍赖的。老周,这样不好。”陈老板得到好处,开始和稀泥。
“钱好。脸要不要怎么滴。”周老板为了参股,决定死缠烂打了。
为了赚钱,脸皮可以厚一些,这就是独具特色的“温州生意文化”。大家和周老板一样,认为挣不着钱才丢面子,能赚到钱,别说现在和杨柳方李桐福他们舍下脸皮死缠烂打,即使看厕所、擦皮鞋也不丢面子。尤其是早期闯天下的温州商人,正是用看厕所、擦皮鞋,这种“不要面子、厚脸皮”来自己养活自己,并且通过擦皮鞋、看厕所积累资金,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