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彻别闻听此言,心中再生惧意,于是赶紧说道:“请陛下三思,万万不可将羌人放走。”
李世民只是摆手,道:“左右,将这几人赶出府去,再敢闹事,定斩不饶!”
不消片刻,堂中众多豪强皆已退去,李世民唯留诸葛亮坐于堂中。
是时,堂中灯火通明,君臣二人面容皆含悦色。
李世民略解衣甲,唯着内服于身,踱步于堂中,说道:“相父,不知如何看待今日朕仍封游楚为陇西郡太守之举?”
诸葛亮笑道:“陛下自有玄机,亮无敢多言。”
李世民回道:“如今陇西五郡皆入大汉,那陇右、武威等郡定当拱手而降,又值冬月,那曹睿必然无能西进,相父又如何看待这雍州之地治理之事。”
诸葛亮闻言只是起身,徐徐说道:“亮曾与先帝于隆中对奏,说到西和诸戎、南抚夷越之事,先帝亦以为是,如今南方叛乱已然平定,但这雍州之地,西临西羌、北靠鲜卑、匈奴,本乃四战之地,昔日西凉董卓、马腾便于此地招募羌族兵勇,如今自当好生安抚,方可得其效劳。”
李世民笑道:“那朕今日放走羌人,相父又如何看待?”
诸葛亮对于雍州之地早已图谋许久,这城中之事自然了然入心,当下说道:“亮以为,陛下定是料到那曹睿如今于雍州失利,必然要请西羌来攻,陛下此举乃是分化羌人之意,不知亮所言对否?”
李世民闻言大笑,道:“相父真是智计超群,朕刚刚行事,相父便已知晓其中缘由。”
诸葛亮笑道:“陛下不知该如何对待这西羌之人?”
诸葛亮言尽于此,李世民才暗自回想,方记起凉州旧事,故而说道:“自秦、汉以来,匈奴久为边害。后汉武皇帝外事四夷,东平两越、朝鲜,西讨贰师、大宛,开邛苲、夜郎之道。但匈奴却始终虎视眈眈,是以屡遣卫、霍之将,深入北伐,穷追单于,夺其饶衍之地。后遂保塞称藩,世以衰弱。”
诸葛亮笑道:“但黄巾祸乱之后,中原之地纷争四起,那西羌、鲜卑二族,却得以修养生息,人口增多,若是能善加利用,则大汉中兴可待。”
李世民笑道:“正是如此,私以为所谓羌人,不通礼法,不学汉语,终究怀有二心,若要使其归顺,一味强压必不可取,其之所以怀有二心,不过皆因西羌朝廷尚存。”
诸葛亮闻言,接续说道:“所以陛下施恩于雍州之羌人,是乃因其居于汉地已久,但使其返回西羌,必受羌人排挤,到时陛下再起义军,便能收服羌人之心?”
李世民不由得一笑,道:“知朕者,相父也,这雍州之地不过有羌人万余,怎能资以北伐,但那西羌之中,尚有数十万人,若得以用之,则另添一大军。”
诸葛亮笑道:“陛下英明。”
李世民亦是回道:“正如相父于南中七擒孟获之举。”
君臣二人对目相视,皆引为知己,故而笑声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