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腹稿的林谦写作速度极快,竹筒倒豆子般的将心中的故事用文字描述出来,随后提交到《书海》和《文集》。
说起来后天就是《文集》发刊的日子,林谦对自己的文章上文集是不报什么期望的,但他依旧会每次向《文集》投稿。
长安,蓝田县辋川,王维现在已经无话可说了,你写李白也就算了,还能解释为预告就是个噱头,现在都写李商隐了,竟然都不写他,我诗佛不要面子的吗?
话虽如此,他毕竟天生性子恬淡,不喜争强好胜,吐槽一番后还是点开了文章。
看完这开头,王维啧啧称奇,这作者的文笔不足为奇,但这种写作方式,却无比契合《书海》,先是用一个标新立异的题目,吸引读者点进去,然后开头一段类似引子的东西,将整篇文章的核心,或者说读者最期待的点点出来,这才开始正文。
最巧妙的是,还会在末尾给出一个预告,一个钩子,让读者期待下一篇文章。
不说文笔如何,这种写法,已经算得上是别出心裁了。
当然,文笔或许是作者刻意为之,毕竟能够知道这么多隐秘,还能将诸位半圣的著作合理的串联成故事,这应该一个跟他们差不多的老家伙的戏作,作为消遣之物倒也有趣!
【诗佛已拍案叫绝!】
刚写完文章的林谦还没来得及退出文宫,就看到王维的拍案叫绝,一时也是有些错愕,没想到堂堂半圣竟然成为了自己的死忠粉,真是太荣幸了!
开心完了之后,他也不禁有些愧疚,说好的要写王维的故事的,没想到一拖再拖,实在是有些对不起人家对自己的支持了。
他决定,下次一定!
【大乾813年,李商隐出生在河南获嘉,父亲李嗣是获嘉县令,家世虽算不上显赫,但也是书香门第。
他更是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这很符合大诗人定律,在诗才遍地走的盛乾黄金时代,七岁前不能咏诗诵书的,多半是废了。
十岁时,父亲去世,身为长子的李商隐不得不承担起家庭重担,好在家中有位学识渊博却隐居不仕的堂叔,爱惜李商隐的天赋,悉心教导,从四书五经到古文书法,力图让李商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直到829年,16岁的李商隐移居东都洛京。
在盛乾,想要混出名堂,必须得混圈子,找个大佬扶一把,就像玉真公主扶王维,贺知章扶李白,顾况扶白居易,吴武陵扶杜牧,不管你是诗佛、诗仙还是诗王,都得老老实实混圈子。
所以李商隐到洛京后,也找到条大腿抱,时任检校兵部尚书太平军节度使,曾是宰相的令狐楚!
令狐楚不仅让自己的儿子与李商隐交往,还因为李商隐不擅长骈文,适应不了科举,亲自给李商隐开小灶补课,令狐楚的骈文,在当世可堪称文宗!
不仅如此,李商隐的衣食住行,甚至后来去长安科考的盘缠,都是令狐楚资助的,完全将李商隐当成了自家子侄在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