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明话事人> 第五百零六章 超前的布局(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五百零六章 超前的布局(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没有没有!”林福来连忙否认,“小弟有所不知,自从工业园区大规模扩产以来,大型丝织机价格一直大涨。

  几年前十两银子能置办的,现在就需要二十两银子成本了。”

  林泰来叹口气,这就是经济运行规律,穿越者也没法。

  工业园区不停扩产,那织机的价格必定相应的上涨。

  想了想后,林泰来指示说:“开放加盟工场吧,

  外人可以送织机进来,交由园区统一运营,织机折算成股本,每年享受分红。

  另外让新吴银行对织机放开贷款,鼓励别人贷款购买织机。

  织机价格上涨,别人贷的也更多,我们林氏集团总是不亏!”

  林福来弱弱的说:“新吴银行是弟妹掌管的,那只有你去说。”

  有些事情,只能由林泰来亲自拍板,别人是不敢做主的。

  这也是林泰来必须回来和视察的意义。

  至少在未来数十年,国内外对丝织品的需求是无穷无尽的。

  或者说,只要打通海路,有足够的运力,丝织品不愁卖。

  所以林大官人觉得,产业扩张步骤可以再大一点。

  在南岸新区视察完毕,又在木渎港税关用了便饭,林大官人就过胥江去了北岸。

  夜晚的时候,林大官人下榻于香溪别墅。

  “唉,我的理想没人能理解,我的价值观被所有人不以为然”

  林大官人也想跟范娘子多说说心里话。

  范娘子站在卧室门口,似笑非笑的说:“你是想滚进来,还是滚出去?”

  再一次使尽浑身解数,让新吴联实际操盘手范夫人满意后,林大官人解锁了新吴联的最新详细信息。

  如今新吴联组成堂口有内三堂外十堂,共计十三堂。

  内三堂,就是把原有掌控的吴县堂口整编成了三家,分别是驻地横塘镇的安乐堂、木渎镇和义堂,以及太湖岸边胥口镇的湖东堂。

  内三堂每个堂口的规模都三四倍于传统堂口,是整个新吴联的基石。

  而外十堂就是加盟堂口,向周边长洲、吴江等各县扩张的产物。

  林大官人对贤者时间的范娘子指示道:“新吴联可以继续扩张了,方向是昆山县、松江府。”

  范娘子登时就来了精神头,先前新吴联不是没有扩张能力,而是被林泰来勒令暂停扩张,所以才一直保持着内三外十的规模。

  没想到今天林泰来竟然松口了,让范娘子感到了惊喜。

  惊喜之余又有些不解,为什么是松江府?

  如果真要扩张的话,最合适的路线肯定是沿着运河北上南下,进入邻近的常州府、嘉兴府。

  想了想后,范娘子说:“说起松江府那边的情况,与苏州府不同。

  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在苏州府堂口活动空间比较大,但是松江府的堂口活动空间很小,很难做大做强。”

  建国初期,苏州府是被太祖高皇帝彻底打碎并重新构建过的。

  例如大量田土被没收为官田,至今官田比例依然极高。

  又例如大量豪强地主被迁移到南京或者江北,导致很多大家族支离破碎。

  在这种情况下,当今苏州民间乡土权力与别地相比较,其实比较分散,或者说叫碎片化。

  而松江府那边,大宗族的传承性、完整性比苏州府强得多。

  比如说,在松江府经常能听到某家田连阡陌、良田多少万亩的说法,什么徐家汇、陆家嘴这种地名几百年后还在用。

  在大宗族势力更强的背景下,堂口的活动空间肯定就小,这就是范娘子的意思。

  林泰来却说:“去吧,去松江府吧!未来利益不在于田亩之间,而在于航道港口也。

  这是未来数年必将出现的新风口,我们要提前为此在松江府进行布局。”

  如果布局不具备超前性,那就毫无意义。

  范娘子忽然想起另一件事,“对了,听说伱在朝廷得了一个恩荫?锦衣卫千户?或者别的什么千户?”

  林泰来懒洋洋的问:“有此事,怎么了?”

  范娘子问道:“王夫人她.想要么?”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