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自己现在已经越来越腹黑了。
仇珠不知道自己的一句话点醒了朱载壡,让他想起来了还有项墨林这么一个大宝库。
她的声音还是在其耳边响起,“项伯伯精于鉴赏,收藏了很多祝允明的法书字帖。”
“民女时刻就是临着祝允明的字帖去学的。”
“祝允明啊,你临的,倒算是个好法。”
朱载壡一听到祝允明,便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书法,尤其是草书这一脉啊,是越往后走越难出人才。
像是过去,诸如北宋的黄山谷,唐朝的颠张狂素,东晋的二王并槽,那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但是到了元朝之后,无论是赵孟頫,还是杨维祯、宋克之都不能被草书巨擘
同时这明朝的书法出众者其实不算太多,像是徐渭一流已经顶尖了,但是能被称为神品的,又或是超脱品的,整个明朝,朱载壡算来算去,估计也只有祝允明。
此人倒是可以称为明朝的书圣,能在晋唐笔法的强压之下,立创新风,这一点便可称为大家。
“难怪,难怪啊。”
朱载壡稍作卖弄道,“孤啊,虽说不太懂这草书笔法,但是也抽空朝着徐渭学过些许,这写得好坏,孤还是能看出的。”
“听说那祝允明的笔法,虽不如二王一般能够力透入木,但也好似刃裂冰面。”
“如今看你这两行字啊,倒也确实浓重,不似花落粉般轻飘,反倒像是苔锦一般。”
“殿下,您谬赞了——”
仇珠自然不敢自居,该有的谦虚还是有的,尤其是对象是一朝太子,她便更不敢倨傲了。
“诶,不。”
朱载壡轻摇了下头,“这虽为闺秀之笔,但是胜在大气。”
“哦,对了,孤有个疑问,孤若是没看错的话,你那字的艳丽,还要再胜过禁中的朱批啊,这颜色啊,却也并非胭脂色,好似更有一番清贵之感,这是怎么做到的?”
“回殿下的话。”
仇珠没有想到堂堂太子殿下居然会对于这问题如此在意,当即又是捂嘴一笑,她现在也已经看出来了,这太子算是比较平和的,倒也将胆子放大了些。
“殿下您有所不知,这所用的朱砂墨,乃是民女亲自所制的。”
“说下去。”
“是,殿下,民女先是用玉棒将那朱砂研磨至细微,就好似香灰一般。”
仇珠一边说着,一边双手比划着研磨的动作,“之后,再往这朱砂内掺入艾绒。”
“当然了,那艾绒也是要挑选最细的。”
“一边掺着,一边往里倒入十多年的老蓖麻油,三者反复糅合在一块,还要放到阴凉处阴干半年之久,方可取用。”
“啧啧,还算是繁杂的啊。”
朱载壡不禁微微咋舌,“你这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呀。”
“是的呢,殿下。”
“哈哈哈——有意思,你倒是有趣得很啊。”
这签订条约的棚子距离马车本就不远。
不多时,二人便已经来到一个大棚之下,那大棚搭建起来是为了遮阳用的,没办法,这七月之后啊,梅雨消散之后,整个大太阳太过于晒人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