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出了聚宝门。
在这聚宝门外,赫然耸立着一尊青铜雕塑。
朱载壡轻挽着缰绳,驻足停留仔细看着这雕塑,思绪却飘远至后世那沧州的铁狮子。
古往今来,华夏大地有着多少古迹啊,今日能生于此,能够亲眼目睹这些古迹,实在是一大快事啊。
那雕像雕的是一头异兽,不过也好判断出来。
只看这头上的角,就能大致认出这是一尊辟邪像。
头上一对角的是辟邪,若是一只角的便是天鹿,所谓天鹿其实就是貔貅,二者都象征着财富不外流。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等到出了聚宝门之后,便是聚宝街。
这条街算得上城外最繁华的街道之一了,主要就是因为南京佛寺大多都集中在城南地区,百姓们烧香拜佛,以及各地文人都会聚集于此,也就成了个热闹的场景。
这一路走来,寺庙是很多的。
整个明朝大部分的皇帝对于佛门是不排斥的,甚至还想利用其作为统治工具。
高皇帝对于佛教就是推崇的,因此在明初便有出了南门尽是寺的说法
等到了弘治正德年间,又推崇藏传佛教。
等到嘉靖上位之后,又排斥佛教,大量的藏传佛教人员集体南下,在南京兴建佛寺。
不过因为朱载壡两次迁移南京佛寺人员,整整六千个和尚都不见,很多寺庙都已经人去寺空,直接关门了,加上那些还开门的寺庙,大多佛像都在重新塑造,也不方便接待香客。
因为所有的铜造佛像,都已经被搬掉了,取而代之的是泥塑木胎的佛像。
所以这让百姓们一时之间有些难以适应。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姓们又将这些信仰逐渐寄托到了道教当中。
南京的道观也因佛门祸得自己福,变得昌盛了不少。
朱载壡这一路走来,已经看不到几个光头了,也听不到那梵唱声,心中顿时一阵满意。
不错,不错,这佛教东渡的计划,看来很是成功,对于佛教就要这样,钝刀子割肉,一点点打压,一步步来。
百姓是容易忘记的,让佛门的出场次数减少,百姓们自然会去寻找新的寄托。
这条街道,因为大量和尚走了,也冷清了不少,但是忙碌还是不减多少。
因为聚宝街可是整个南京粮食的集散地,整条街上分布着大量的米市或油市,所以也叫米行街。
在有明一代,这商业一般有四种形式,一则为坊,二则为廊,三为行,四就是市。
那些个从内外江中运来的大量粮食都在长干桥的上下码头当中集中。
其中内江一般专用于从邻县附近过来的米船,而外江则是专供从皖北等地过来的米船。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朱载壡等人从长干桥下过去,便到西街口。
这西街口啊,一直延伸到这扫帚巷一带,房屋鳞次栉比,算得上整条街上的繁华地带。
不过街上人数也不算太多,因为一开始警巡院已经进行了初步清场,不然整个队伍根本难以通行。
行到这,距离这大报恩寺已经不远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