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天下寻珍> 第六百五十九章 真迹无疑(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六百五十九章 真迹无疑(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嗯!董邦达!笔力不错,意境深远,字儿也有精神,不错,我看真。”

  拿着放大镜,仔细端详了足有十分钟后,邓伟伦说出了自己的鉴定结论。

  “小北!你说说你的看法,还有对董邦达知道多少?”

  做出了结论,邓伟伦也不忘了再考考向北寒。

  一笑,向北寒说道:“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时候,我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董邦达的名头太大了。”

  他这话说的多少打了点儿折扣。其实,向北寒看到这幅画儿的第一眼,他的眼睛就被浓浓的红芒所蒙蔽了。他的脑海里也第一时间闪现出相应的笔触技法的古代画家作品。在没有看到题跋的时候,其实,他已经知道是董邦达的风格了。

  但对自己眼睛所具备的异能,到现在为止,他谁也没有说过。包括陈思嘉。

  不过,向北寒现在对自己的眼睛却不是那么担心了。因为,以前他看到老物件的时候,不但眼睛出现红色的光芒,同时,他的头脑也会晕厥,严重的时候甚至会晕倒。这样的现象,现在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最多的就是出现短暂的视力丧失,仅仅几秒中而已。

  这样的现象,和以前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了。

  在说出自己的看法后,向北寒又谨慎地讲述了他对董邦达的认识。

  董邦达具有双重身份,朝廷官员和一代书画家。作为官员的董邦达,一生可谓仕途通达,荣耀万分。从董邦达的身世看,他是走的是科举之路,高中进士,身为朝廷命官,平日忙于公务,作画只能是董邦达的业余爱好,因此他并不是一位职业画家。

  作为画家的董邦达,他又确实擅长此道,尤其以山水画闻名,是当时一位颇有名气的画家。其画风远学“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近学“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董邦达的山水画作品水墨疏淡,设色淡雅,用笔轻柔,皴法松秀,文人情趣极浓。

  “董邦达名气大,他的儿子董浩也是相当有威望。乾隆二十九年中举,隔年会试,名列一甲第三,得中探花,乾隆帝将其改为二甲第一,作金殿传胪,形降实升。嘉庆四年,董诰六十岁,以从庶吉士、编修、工部侍郎、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等,擢为文华殿大学士,也就是宰相,并钦赐‘紫禁城骑马’。执掌军机先后四十年。”

  “与他的父亲董邦达一样,董诰也精铜书法,善绘画,与其父有‘大、小董’之称。他五次归还故里,生活简朴,平易近人,从不倨傲,深为邻里称道。董诰卒于嘉庆二十三年,终年七十九岁。董诰死后六天,嘉庆帝亲临祭奠,所写哀诗中有‘只有文章传子侄,绝无货币置田庄’之句,并亲自拨款建立‘董公祠’。”

  听完向北寒这一长段的讲解,邓伟伦不由地点头称赞,高兴地说道:“好小子!你真是没偷懒,自打我认下你这个学生后,我没教你什么,可你的进步赶上坐飞机了,我都有点儿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