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上说,这种想法是没有错的。
毕竟,科学研究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试错的过程。
搞STOVL,不仅仅是为了这架飞机本身,在其中所诞生的技术积累,同样会为以后的研发工作提供不少的助力。
这是他们本来的想法。
但现在.他们好像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这种想法,也许并不是那么对?
连美国人都不搞了,我们还继续搞,真的有意义吗?
一时间,会议室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叹息声。
良久以后,才有人开口说道:
“我的建议是,项目已经进行到这一步了,并且也已经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了,该做还是要做下去。”
“毕竟,这时候撤出,前期投入的资源就全部浪费了.”
“但做下去真的有结果吗?”
他的话还没说完,便有人直接打断了他。
“我说的结果,不是这架飞机能不能造出来,而是造出来之后,它有没有用?”
“300公里的作战半径.实际上,在真正的全油全弹的情况下,甚至可能连两百公里都达不到。”
“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依赖加油机”
“可以滑行起飞,垂直降落。”
“那这架飞机的意义至少要损失80%!”
“那能怎么办呢?难道真的放弃?你甘心?”
“我不甘心.但是我想再确定一点,美国人真的是认真的吗?”
“他们真的不搞F-35B了?”
听到他的话,杨伟轻轻摇了摇头,回答道:
“这个情报目前还没有得到100%确认,但从各方面的信息来看,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他们是故意放出假情报,引诱我们跟进。”
“但无论如何,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受他们的影响——我们应该实事求是,自己家里的事情,自己说了算!”
杨伟的这句话如果放在其他场合,那一定是极为振奋人心的。
但可惜,此时的众人情绪都不佳,所以对他的回应也寥寥无几。
又是一段漫长的沉默之后,会议室的角落里再次响起了发言声。
“我觉得实事求是这一点没有说错。”
“我们看问题不能只能看问题本身,应该把眼光放长远,延展性地去看。”
“就比如STOVL战斗机有没有用这个问题,其实核心就是航程,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解决航程的问题?”
“答案是有的。”
“发动机、油箱、气动布局优化都可以带来航程的提升。”
“我们是不是应该想一想,怎么从这些方面解决?”
“可问题不就是在于解决不了吗?”
另一个声音打断了他,语气消沉地反问道:
“变循环发动机怎么搞?气动布局优化已经到极限了,还怎么优化?油箱.除非有新材料,否则根本不用讨论。”
“短时间内,我们根本就没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我的建议是,及时收手,降低损失吧。”
这话一说出口,原本还各怀心思的众人全都看向了杨伟,像是要等他来做最终的决定。
看着他们的目光,杨伟咬了咬牙说道:
“今天只是讨论会,不会做出任何决定。”
“不过.既然都讨论到这一步了,那就干脆摊开来说吧。”
“小张,你去把陈念叫过来,问问他的意见。”
“好的,杨总。”
助手转身离开了会议室,杨伟期待地看着他的背影,神情也逐渐变得沉静。
如果这条路真的走错了,那就让他来决定生死吧。
那个少年人.他是可以凭借一己之力,开辟出新路的狠人。
如果连他都说不行那就算了。
但是,他会这么说吗?
自己好像还从来没有从他的嘴里,听到过“不行”这两个字啊
几分钟后,陈念走进了会议室。
而他的一番句话,让所有人愣在了原地。
“情况我已经了解了。”
“不就是变循环发动机吗?喏,核心技术原理在这,要看吗?”
“我这里还有保形油箱、旋压成型陶瓷薄壁油箱、新型超视距空空导弹PL-17、轻质化结构连接材料、轻质钛铝合金TC4-2型材料.的技术文档。”
“这些东西加在一起,应该够我们把这个项目做下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