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政听着微微头大,不由道:“如此之多!”
赵姬说道:“故,需七年之功!”
赵政只能道:“孩儿明白!”
赵姬又是道:“古之六艺,乃天子造士之用。孔子之时,礼崩乐坏,权臣当政,弑君之事不穷,世人又是浮躁,是故极重礼乐,讲求文治;至于武略,如射、御两艺,可学,亦可不学。”
“射艺绝非三载五载可成,御艺则需车马,花费在万钱。孔子门下,若是弟子富裕,可学射御二艺;若是家境贫寒,可不学二艺!”
“古之六艺,为礼、乐、射、御、书、数。今之六艺,为《诗》、《书》、《礼》、《易》、《乐》、《春秋》。”
“商周时刻,选官取士,多考较古之六艺;当今之之世,选官取士,多选今之六艺。”
“赵王学宫,多以孔子六艺为主,亦有古之六艺。学宫有两套六艺,你欲学何种?”
在母亲的讲述当中,赵之学宫有两种六艺,两套课程。
一是古之六艺,周公留下的六艺;一为今之六艺,为孔子所留。
赵政好奇道:“二者有何不同之处?”
赵姬说道:“当今多数贵族,皆学孔子六艺,只要识字,会写字,会简单的计算,精通《诗》、《书》、《礼》、《易》、《乐》、《春秋》六本书,就可通过官员考核,成为某国小官,或是某个封君的门客。唯有少数封君,或是国君等,学习古之六艺。”
赵政问道:“有何不同?”
赵姬道:“孔子曰:君子不器。在孔子眼中,真正的教育,不为将学子培养为器物,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成为人才。当教育的目的,是为把学生培养为人才的时刻,这个教育本质就是失败的教育。”
“古之六艺,又名为博雅教育。博的本质是无用,懂一点而非精通,但事事都懂一点,不会在任何事情上犯常识性的错误,也绝不会被一些看似美好,实际却虚无缥缈的东西诱惑;能培养远大的眼光,能看清前方的迷雾。”
“雅的本质也是无用,但无用的目的是为了有用,必须用这些无用的‘雅’培育出相应的品味和性格,这种品味和性格,又是让很多品味相同,性格相同的人汇聚在一起,治理好某个封地,或是国家。”
“可今之六艺,为孔子删减古之六艺而成型。孔子的弟子,多数是小贵族,或是没落的贵族,或是庶民等等,他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有用,就是为了学会相应的知识技能,成为一个大夫,或是将军,或是商人等等,目的是为有用。”
“当孔子评价子贡为瑚琏的时刻,可能又是欣慰,又是失落。欣慰的是,子贡未来会成为人才,还是顶级人才;失落的是,子贡也只是顶级人才而已,无法成为君子。”
“当今世人,崇尚孔子六艺,讲究学必要有用,若是无用,就是不学。至于古之六艺,多数无用,自然不需要学了。就好似,李俚、吴起、庞涓、苏秦、屈原、肥义、蔺相如、田文、田单、白起等,皆是顶级人才,可也只是顶级人才而已,没有接受完整的古之六艺,以应试和速成为主。因为教育的缺陷,导致他们存在性格上的缺陷,或是人品差,或是眼光格局差,或是对未来把控不足,或是对局势敏感度差。”
“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一时之才有余,万世之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