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明:这个武宗我当定了> 第一百五十七章 四都(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百五十七章 四都(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殿下,外面在传……你登基了……”

  朱厚照沉默了一阵后就站了起来:“红袖,你过来帮我卸下甲胄……”

  甲胄不好穿,同样也不好卸下。

  现在家中就有两人,他也只能找红袖来帮忙。

  闻言,红袖默默走了过去,伸手一点点给朱厚照解甲。

  直到上身甲胄被解下来,朱厚照看着面前女子娇容轻声开口:“朕会封你做后,朕唯一的皇后。”

  红袖手上一颤,而后继续动作:“嗯……”

  随着一身甲胄被彻底褪去,他就伸手紧紧抱住了红袖。

  “过一段时间,我打算迁都洛阳,等到一切都定下来了,我们再举国婚。”

  “好……”

  关于迁都洛阳这个打算,朱厚照早就有所打算了。

  毕竟他所积累下来的一切根本就在南京、江浙,若是真正迁回北京,这已有的一切东西又不能乱动……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北京太北,南京太难,二者不管选择哪一个都不能做到兼顾南北,而且总会有所疏漏。

  对比之下,想要兼顾南北,最好的就是选择一个折中的地方。

  洛阳这个古都就这样进入了朱厚照眼中。

  作为处于中原大地、兼顾山地、平原地形一块区域,天生便有成为国都的资格,再加上庞大的历史底蕴,以及靠近南京的这一特点,也正好适宜朱厚照去推进一切改革。

  对比各方面,北京黯然失色。

  当然,他也不打算彻底废弃北京。

  毕竟是好几代人逐步建设起来的一块地方,若是就此废弃难免太过浪费。

  而恰巧北京靠近大明边境,暂且将之作为陪都保留,至于定位朱厚照也已经想好了。

  顺天府作为军都,军事最高学府、院校的设置地。

  应天府作为新都,改革、革新的首推地。

  等到将洛阳这边事情处理结束之后,他还打算再度启用长安,将之作为文都,作为一国文化、历史汇聚地。

  而洛阳就作为局中的政都,也是真正的国都。

  总结下来就是一个国都,三个陪都。

  洛阳居中调度军事、经济、文化三个方面。

  虽然在北京的时候朱厚照也说过以军武立国,但汉家根本从古至今都是文化、思想。

  应天府的存在又能保证时刻为大明注入活力以及保证经济方面的问题。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三个方面达成三足鼎立。

  而居中调度者,又注定只能是朝廷。

  只不过现在真正已经走上这条路的,也就只有应天府一地,所以接下来完成迁都洛阳后,就立马要先着手将北京军都的定位彻底敲定。

  最后再去搞定文都,让华夏自古以来的文化真正落地生根,而不是随意飘零在民间。

  完成这个内循环体系后,不说王朝传承千百年,最起码……华夏就能彻底稳固,过后再去一步步往外探索。

  朱厚照从来就没想着将大明传承千百世,就像人家说的,世上岂有千年的王朝?

  一个朝代终究会迎来腐化,只要能够保证文明的种子继续留存,那华夏终将再度立于巅峰。

  这也是为何他一定要刻意将文化单独放出来植根于长安的原因。

  虽然长安深处内陆,但文化这个东西的特性本来就是推陈出新,只要朝廷不跟傻*一样去胡乱禁止、打断其发展,那文化只会越加繁盛。

  为何先秦会成为华夏历史中唯一文化发展的顶峰?原因只有一个,六国没有任何一国去限制文化思想的发展,反而会献出自家舞台让某一思想、某一文化大展拳脚!

  为何千年以降,稷下学宫会成为唯一文化中的丰碑?后世各种类型的太学都不能入此列?

  反而是隋炀帝一个科举能成为文化之中的下一个丰碑?

  一个限制,一个是放开限制。

  文化的向心性从来都是向上!虽然或许会有一小部分文化步入歧途,但那些步入歧途者最终将自我消亡。

  就像生物的进化一般,任何没有进化正确方向的生物也都逐步灭亡在了岁月之中。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