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593章 饥饿的盛世(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593章 饥饿的盛世(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在缺少油水副食的年代,又是以体力为主的百姓,这点粮是不够吃的,但老汉却说温饱,那是因为每天还要搭上许多红薯土豆蔬菜,一半一半的搭,甚至如这窝头里还掺了玉米叶玉米棒子和糠麸。

  就算如此,也顶多算是勉强果腹,其实一直是处于半饥半饱中。

  三十石稻,去壳碾米,其实最后也就能剩下二十石左右,郑家一天半斗,一年算下来要十八石,这么一算,郑家佃租的稻田,其实交完夏租后,就只剩下口粮了。

  还得要靠秋季杂粮搭配,才能勉强填肚子。

  至于说家中穿衣吃盐,买些针线日用等等,就得靠家里的那六亩桑麻,种桑养蚕纺丝织布。

  “种一亩麻,辛苦一年能得十五斤麻,织得一端半麻布,一亩桑田种桑树两棵,每亩养蚕可产绢半匹,折算下来,那六亩桑麻,还能收四匹半麻布,一匹半绢。

  绢卖钱,布做衣。

  唐给官奴婢衣服供给春衣每年发一次,冬衣每两年发一次,丁奴春衣有头巾、布衫裤等。

  贵族宽袍大袖,一件袍子得一丈多布料,不过平民百姓穿衣,都是较为短小节省布料,五口之家做套春衣,有两丈布足以,冬衣则更费布料,一家五口置办一套冬天起码得五丈。

  承乾在旁边听着,心里计算,郑家种三亩麻,一亩才产十五斤,一斤麻能织五尺布,五丈布才一端,比四丈一匹绢还要多一丈。

  三亩不过四匹斗半布,郑家九口人,做套春衣那得四丈布,冬衣就算两年做一次,可一次也得耗费十丈,摊到一年也得五丈,那一年春冬衣就得起码九丈,差不多两匹。

  那郑家一年六亩桑麻所产,穿衣得两匹布,也就能卖两匹斗布、一匹半绢而已。

  divcss="contentadv"“还没算种子呢,稻地每亩用种四升,”

  三十亩稻,种子就得一石二,如果有的人家缺粮没种,得向地主借贷,那利息很高的,借一还一,那一亩种子实际就得本息八升。

  要是没牛,借地主家牛,还得不少钱。

  其它如修渠、用水等等,各种费用不少的。

  郑家虽然全家辛勤劳作,但他们穿的都是打满补丁的旧衣,吃的也是搭着粗粮的粥饭,住着几间草棚,但他们却很满足了,起码有个家,有安身之地。

  老郑想卖十石稻,三十钱一石也行,但希望能提前支钱。

  十石粮不过三百钱而已,

  “你家口粮不是勉强够吗,哪有余粮可卖?”

  “这地主换了人,到时要重新立契租佃,按惯例要交上庄钱,”

  上庄钱,也就是押租,地主为防佃户到时交不上租,所以佃地得先交押金,这跟后世租房押一付三一样。

  这个租押交上去后,才能租到地,这笔钱退租时才会退还,而且是没有利息的。

  老郑之前租的三十六亩地,虽也都交了租押,但他担心换地主,到时万一庄头管事多要些租押,那他得提前准备好,否则这地租不到,那这一家可就没着落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