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侍郎母亲是范阳卢氏吧?”庞孝泰问,这位岭南蛮,自称武怀玉门下走狗小的庞某,曾经穿着紫袍玉带替武怀玉赶车,人人都知道他是武怀玉的狗,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从长安来到幽州,恰逢大雪,庞孝泰身上貂裘羊皮依然还觉得冷。
作坊生产商品出卖,也是要交住税的,而达到一定规模的手工业者也要交。
“过去瞧瞧。”
他忽然回过神来,这大过年的,正月初一了,怎么幽州城进进出出的人还这么多。
“不愧同为五姓啊,世代联姻,”庞孝泰捂的跟头熊似的,一样没怎么给五姓面子,反正他是岭南蛮。
崔敦礼没理他,其实自从崔敦礼高祖被杀,其八子被杀五子,三子奔逃入关中,博陵崔氏第二房,也算是就定居咸阳,成了咸阳人。
人。
他们虽是卖砖瓦、陶器的,但蕃胡们也还是挺喜欢他们商品的,这不得了不少订单,他们也是不得不大过年的都从海津往这边运货。
博陵第二房当年三兄弟亡奔关中,但经过几代发展,如今又是人丁兴盛,才俊辈出,诸如崔民干早在武德初就是黄门侍郎,
再比如崔仲方孙辈二三十人,其中崔敦礼、崔余庆、崔神福兄弟几个,如今都已经官至五品以上,且他们都很年轻。
“海津镇?”崔敦礼之前没听过。
“咱这是到了崔侍郎的地盘了,接下来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三年前,也就是武德九年六月玄武门宫变后,身为右骁卫长史的崔敦礼被太子李世民派到幽州传召幽州都督庐江王李瑗入朝,
也正是因此,当年被视为五姓中破落户的博陵崔第二房,现在反而是五姓七家中混的较好的,甚至让他们争相主动联姻。
“现在咱海津镇啊,那是南方粮绸北运的大码头,也是新兴的手工商品的加工中心,大量作坊建起,这盐啊粮啊布啊,还有草原上来的牲畜啊皮毛啊药材,甚至是朝鲜来的奴隶,兴盛无比啊。”
“莫非幽州在催征税赋,过年都不停歇?”一名兵部随从说出了崔敦礼想说的话。
崔敦礼他们冬日来幽州,走的是蒲州、太原、井陉、恒州、定州、易州、幽州的路线,没经过运河那边。
他这一路上没急着赶路,而是一边正常行路,一边暗里派人先秘密赶到幽州、燕州、野狐岭等地收集打探消息,他不想打无准备之仗。
当年崔敦礼曾祖甚至改姓宇文,他们家跟关陇贵族积极联姻,也可以说其实是已经成为关陇集团一份子,反倒是跟山东旧族关系远了。
他们拦住几辆马车,“你们这是从哪来啊?”
三年后,以兵部侍郎身份再次来到幽州,但这次面对的不再是幽州都督庐江山李瑗和右领军大将军王君廓,这次他面对的是刚野狐岭大捷的幽州大都督、右领军大将军武怀玉。
“幽州过年期间有个展销会,武相公弄的,联合各地商人,邀请了许多塞外部落胡商们,把大家的货都凑一起展示推销,帮助促成交易。
“这个展销会交易,要收税吗?”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