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502章 剪辫易服归大唐(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502章 剪辫易服归大唐(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第502章 剪辫易服归大唐

  金秋十月。

  燕州。

  突地稽父子带着武怀玉一行来到,这里牛羊遍野,一派祥和。这些曾经居住在松花江流域的粟末水靺鞨人,以捕鱼打猎和逐水草放牧为主,因不服高句丽人而西迁内附中原。

  如今生活的桃谷山一带,在潮白河以西,

  燕州的治所辽西县城,便是在怀河汇入潮白河处。

  这块地方很不错,北边不远是山区,这里是平原,宜耕宜牧。

  李克用如今成为武怀玉义子,贴身随侍,对武怀玉很热情的介绍着自己家。

  这里犹如是他们的封国,靺鞨部落基本上还保持着旧俗,不过除了靺鞨人这里也还有大量的汉人、奚人甚至契丹人等,那些胡人都是早年内附,或者是部落战争里的失败者内迁的。

  而汉人则多是早年战争中的流民、饥民,如今许多是靺鞨人的佃户,甚至是部曲奴隶。

  仅突地稽一人,就拥有僮仆数千,还有许多佃户。

  突地稽一人就有千余顷地,基本上都是汉人佃户在耕种。

  燕州的户籍人口不多,但实际人口很多。

  “有空把你的辫子剪了吧,你也十岁了,现在是总角之年,过几年,十五岁便要束发,圣人赐你家国姓,你们以后就不要再以胡自居,要学习中文礼仪,移风易俗,”

  “请义父现在就帮我剪掉!”

  李克用年纪虽小,但从小在幽州长大,甚至还在幽州进了学,不仅汉话说的好,想法也是比较汉化的,跟父亲那一辈人不同,甚至跟他的那十几个兄长观念都有很大不同。

  他挺讨厌自己的辫发,幽州城里汉人同学们都是扎起两个角,唯他和一些胡族少年或髡发、或辫发,又或索头,因此没少遭同学们嘲笑。

  所谓的部落传统这些,敌不过中原的文明向往。

  不过突地稽他们当年内附中原,多年来忠心耿耿,依然胡服辫发,倒不全是他们守旧,当年开皇、大业年间中原强盛,许多蛮夷胡族内附,连突厥可汗都一直要求改汉人衣冠,束发戴冠,但被杨广拒绝了。

  突厥大汗都没这易服束发资格,突地稽只能算是个内附小首领,当然也没资格。

  在杨广的角度,可能是觉得他们本是胡人,刚刚内附,或只是臣服,并非真正的华夏子民,得加以区别。

  武怀玉对这少年的痛快倒是有点意外的。

  “你就没有不舍吗?”

  “我在幽州上学,好多同学嘲笑我拖根猪尾巴,”

  汉人少年八九岁十来岁时,称总角少年,皆因把头发分成两半,在头顶各扎一小结,犹如两角。

  只有胡人喜欢留各种奇特发型,比如突厥人习惯索头辫发,契丹人则习惯髡发,他们剃发还不是剃光,男人习惯头顶和后脑勺的都剃光,却留下两鬓,搞的像是人工秃头。

  孩童则普遍是四周剃光,仅留头顶一小块。

  甚至契丹的女人也一样髡发,剃成个头顶光秃,四面留一圈的奇怪发式。

  靺鞨人则喜欢辫发,后脑留个小辫,有的部落还会把其它头发剃掉。

  说来辫发其实是东胡等部落的传统。

  东胡是个古老的民族,自商到汉,历经千余年,后来东胡被匈奴击败,东胡部落联盟瓦解,各部成为匈奴的奴隶。

  部份残余下来的部落,一部退居乌桓山,成为乌桓族,一部份退居鲜卑山,成为鲜卑族。

  乌桓在两汉时两次南迁,逐渐壮大,但一直受汉管辖,诸部各自为政,没能形成统一联盟,最后一任大单于在白狼山一战中被张辽所斩杀,乌桓自此散落,被汉和鲜卑等同化。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