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敬亲自为杨秉驾马,一路上说着一些恭维的话好似两人之间并没有任何的间隙一样,而杨秉也是十分从容的应答。
到了宫门下了马车后,雷敬便退了下去有宦官接应:“杨修撰,请随我等前往!”
杨秉微微颌首便跟了上去,原以为会是在垂拱殿可是所去的方向却不对,不过他没有多问。
走过拱辰门,立于眼前的有五座宫殿皆是雄奇巍峨,宫内殿阁亭台,连绵不绝,凿池为海,引泉为湖。
内官在来到了一处昆玉殿驻足,内官弓身道:“杨修撰,官家已经在里面久候了!”
刚刚靠近两边的内宦便打开了朱漆的木门,杨秉也迈了进去。
比起上一次的肃穆庄严,这一次却是私下的接见,杨秉心中思索看来官家选择在此处也是有意而为之。
杨秉走进殿内,居于上座的乃是官家还有身侧坐着的乃是太子。
他行礼道:“参见陛下!”
紧接着又面向太子道:“参见太子殿下!”
刚刚施礼后,太子走近身弯下腰扶起杨秉,这可不同于帝王施恩与臣下之时的虚扶。
杨秉连忙退让:“臣不敢!”
坐在高座上的赵恒说道:“起身吧!”
待赵受益坐会了赵恒的身边,方才见他缓缓开口道:“杨秉你现在抬起了头,你观我和太子像什么?”
语气平缓如诉家常,没有如上一次在垂拱殿之时的那一种审问语气。
杨秉答道:“回官家的话,太子和官家乃是我大宋江山的山!”
这里并没有旁人否则定然有人斥责于他,因为江山唯有天子可称之,太子只是储君不可与之论。
而赵受益只是静静坐在那里,细细思索着老师话中的深意。
赵受益稚嫩的声音响起:“老师,既然我与爹爹都是山,那谁人又是江呢?”
从未有人将江山分开来说,他的话掷地有声没有任何的犹豫。
他就站立在那里,面对太子的提问静静地答道:“大宋的群臣还有百姓便是江,官家和太子就是山!”
这个时候赵恒说话了,他的目光落在了杨秉的身上,他那一身作为执掌太阿近三十载的君主威严的俯瞰而来。
“天下兴亡多少事,青史悠悠多少载,凭你多了一些高头文章,经学史集,就妄谈国事,天下事?”
语气之中的威严气势如风雷滚滚,还有饱含着轻蔑和嘲弄。
“你在奏疏中妄谈尧舜禹,妄谈汉文帝,汉宣帝,汉武帝,还妄谈唐太宗,唐宪宗,还有本朝太祖!”
“那朕问你,既然为君的是山,那么你告诉我如今这些圣主,明君如今还有哪座山头还在!”
面对官家的诘问,杨秉神情坚定澹然答道:“回官家,都在!”
“在哪里?”
杨秉顿声道:“在史册里,在臣心里!”
他的这句话如同银瓶乍破掷地有声,在这座大殿之中声音并不大,却是重重落在了一旁太子的心中。
这一句话向是一记重锤砸在了上座的赵恒心中,坐在椅子上的他竟然踉跄了一下。
身旁的太子想要近身搀扶,赵恒伸手示意不必。
他看着杨秉说道:“看来在这东京是屈就了你,都说勐将必起于卒伍,宰相必发于州郡,那么你便不必留在东京了,过几日等吏部为你议出一个职务,便赶去上任吧!”
杨秉作揖道:“臣谢恩!”
显然赵恒没有什么想要与他说的,挥了一挥手立刻就有宦官来到他的身边,指引着他离开大殿。
他迈出了这大殿的门槛,明白了这东京的繁华景象该到了落幕的时候了。
当杨秉在宫人的指引下走出了拱辰门,身影一个身影小步跟了过来:“老师!”
杨秉驻足脚步,转过身来竟然是从殿内出来的太子,他的身边还跟着一众宦官,显然是担心他伤到了。
他来到了杨秉面前作揖正色道:“愿老师羁旅浩荡,早日回京!”
杨秉作揖道:“太子殿下,多多保重身体!”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