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他又有些抱怨地告诉山水,矿山太耗人了,不是走投无路或者重罪囚徒,是不会下矿的,所以这些人一但损失了,重新收拢人手,需要不少时间,希望山水不要心急。
山水在一边解释道:“本朝的石碳,一是河北地,一是太原附近,河北地石碳已经被咱们买得有些贵了,所以便用了太原附近的矿山,但最近可能是因为咱们的用量太大,各地矿山都加快了开采速度,结束两边都出了不少事,影响了咱们扩大。”
石炭才是他们产业的根基,一但断了,别说扩大生产了,便是维持原样都很难。
好在因为需求量大,山水囤积了不少石碳,一时半会,倒还不急。
赵士程深吸了一口气,捏紧了信纸,暗骂了自己糊涂。
他怎么把煤矿里最重要的安全灯给忘记了!亏他还是煤化工的学生呢。
就算在现代,煤矿事故也屡见不鲜,更不要说如今这近千年前了。
这年头挖矿是极其危险的事情,深山矿洞漆黑,只能以灯火照明,但煤矿里最不缺的就是易燃易爆的瓦斯气体,现在可不是有电灯的千年之后,这种气体一但遇到明火,在矿山里爆炸的可能性就是百分之百。
只要家里还有一口粥,就没人愿意去矿山玩命。
而历史上,是汉弗莱发明了安全灯,才大大降低了煤矿的死亡率,这东西也不难,就是用极细的铜网罩在火上,铜的导热性极好,会降低灯焰四周的热量,同时,一但火焰颜色发生变化,还能估计出易燃气体的含量,提前避免事故。
不只是这个,还得弄出抽水机,煤矿的透水极为常见,许多矿井都随着积水越来越多而直接被遗弃。有些矿井里会另外安排一批人专门用水桶将地下水挑出来,抽水机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存活率,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抽水机就是用在煤矿里,若是不解决这个问题,煤矿的产量就别想好起来。
将思维发散出去,赵士程觉得张克戬没有必要在长安了,不如直接去太原,开设一个煤矿产业,生产抽水机、安全灯、送风机,太原紧靠汾河,水运也算便利,如果在那里炼焦,成本和运输优势都不缺,改进了生产工具,那煤炭产业才能有大的发展。
还有焦炭,如今关中一带的树木因为筑城、取暖,基本已经被砍伐光了,煤炭能替代的木柴就多了,趁着黄河上游还有点绿,得抓紧时间了。
还有就是太原当年还叫晋阳的时候,以这里太容易割据为由被赵二那傻子毁了——不但毁了城,还把城池依托两座山都铲平了,说是“拔龙角”,当年可以抵挡敌人十年的千年古城不再,如今的太原是重修的小城,墙矮人少,如果在那里建立产业,应该可以修缮,到时积蓄的粮食人口也会更多,遇到金军,不至于如历史上那样悲壮到苦守九个月,军民粮绝,官军上下,尽数战死。
更何况,重工业是生产完全无法避开的话题,太原那地方,煤铁都不缺,如果能弄出蒸汽机,不用瓦特改进后的那种,就最早期的磕头器,也能极大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抽出来的水还可以用来选煤,都不是浪费。
赵士程心里的算盘噼里啪啦地一打,发现这计划非常完美,太原这地方太重要了,宋、金、元、明、一直到抗战,都打过太原保卫战,绝对不能让这里失守。
可是,想把这些科技树点出来,送信来回是没有用的,得他亲自去一趟才行啊……
山水看公子陷入深思,没有打扰,直到对方回过神来,皱起眉。
“公子,有哪里不对么?”山水担心地问。
“我,想去一趟河东路的太原府。”赵士程指头在桌上点来点去,显得有点烦躁。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