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进化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叫:移动射击。
不具备该能力的战车,发现目标,停车射击,启动追击,再停车射击……
具备该能力的战车,发现目标,锁定瞄准目标的同时,游走躲避敌人的锁定瞄准,伺机发动攻击……
如果两者口径、装甲、动力相同,后者利用地形,完全可以做到一打N。
但想实现‘移动射击’,不是一般的难。
首先,移动中的战车,重力加速度,骤然遭受火炮后坐力,很可能会侧翻。而用于传动、减震、缓冲的悬挂装置,又很有可能被大吨位压瘪,最终导致战车趴窝。
其次,战车移动,火炮会上下左右的摇摆,必须令其犹如鸡头,无论身体怎么晃动,脑袋始终保持一个水平,确保垂直稳定。而车长、炮长的瞄准镜,会伴随引擎震荡剧烈颤抖,又必须令其犹如使劲摇晃红酒杯,里面液体却纹丝不动,确保瞄准姿态稳定。
搞定悬挂装置,需要很强大的工业基础。
搞定火控系统,需要很先进的科技力量。
并且,炮长、车长坐在车内,若想保证命中率,还需搭配测距仪、横风传感器、弹道计算机……
由于国家实力不同,研发能力不同,就导致‘移动射击’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比如战车正常行驶,发现目标,减速慢行,锁定瞄准射击,再加速离开,这叫‘蠕动式移动射击’。
比如战车正常行驶,锁定瞄准和射击,速度不减,这是真正的‘移动射击’。
华夏拥有对应技术,悬挂装置采用珍宝嶋缴获的特62技术,火控系统采用自主研发的陀螺仪,两者组合在一起,历经一代代革新,如今暂时能做到第一个比如。
北美实力雄厚,暂时能做到第二个比如。
但‘高原杀手’项目负责人却表示,目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款战车能够做到‘飙车式移动射击’。
也就是说,灰熊战车,过于先进!
武备老者,对此深信不疑。
因为华夏兵器,也就是北方工业,主要负责华夏重武备研发,其余军工单位,均比不过自家。
而‘高原杀手’项目负责人,是专门从总部抽调过来的战车专家。
包括那三名轻坦实验员,也属于抽调。
否则谁能登上不熟悉的战车,熘达一圈,就能在移动中打出60%的命中率?
“首长,这辆战车确实适合藏地,初步估计,只需20辆就能形成一定战斗力,防御200公里半径,基本没什么问题。”
“200公里……”
老者只负责武备,不是总参,总政,总后,但作为总装主要负责人之一,也了解边疆一些信息,“如此说,藏地形成机械化,至少需要100辆高原杀手。”
“不,那边环境恶劣,我们要考虑维修困难、保养周期等问题,数量要翻倍。”
“我忍痛去掉那么多辅助装置,单台售价依旧高达1000万美刀,200辆就是20亿。”
“首长,您忘了对应的技术指导,老外的工资都很高,200辆至少配20人团队,指导周期少说两年,否则我们如何快速掌握操作技巧和维修技术。”
“不可能,这是咱们通过特殊渠道采购,甚至不能公布,去哪请技术指导。”
“可咱没人懂灰熊战车的技术,尤其之前采购的那台柴油机,拆装一次,看上去完全没问题,但愣是无法启动。”
“鬼知道什么原因,明天我让小徐带人瞧瞧。”
老者说完,忽然想起什么,“造不了发动机,难道连底盘也彷制不出?”
“您今天在现场,您认为咱造的底盘,能承受住那种操作吗?”
“咱也没人能做到那般水平。”
“但藏地环境恶劣。”
“好吧……履带呢?”
“报价跟咱造价差不多。”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