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满唐红> 第793章 做学问是有门槛的(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793章 做学问是有门槛的(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这也是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战事一年半载,或者两三年内就结束的原因。

  所以,这一场战事,短则半年,长则一两年才能有结果。

  李元吉已经将这件事交给苏定方去主持了,他也信得过苏定方,自然没理由一直盯着。

  在将针对梁国的战事交给了苏定方以后,李元吉就着重的盯起了推广蒙学、推广杏庐的两大事宜。

  至于其他的诸如漕运、海运、推广水稻、修桥补路等事宜,那都不是一时半刻能办成的,得靠着时间去磨。

  推广杏庐的事情,一直在暗中进行,再加上这是一桩由朝廷出钱,又利国利民的好事,所以没有遇到什么阻碍。

  毕竟,李元吉在采取了许敬宗奏上来的办法,让许敬宗开始在保留和改良原有的医署的基础上开设杏庐,各地的医署都得了好处,各地有名望的大夫们也得到了一定的好处,一些已经开设了杏庐的地方的百姓也体验到了杏庐带来的好处,所有人都在称赞杏庐,所以就没有人去阻碍杏庐的发展了。

  不仅如此,各地的药商、采药人,在杏庐被推广开来以后,生意和收入也有所增加,对朝廷开设杏庐的事情自然是一个劲的吹捧。

  在这种情况下,但凡是对推广杏庐有异议,又或者是有什么不满的,都被他们冲了个干干净净。

  所以推广杏庐的事情简直顺利的不能再顺利了。

  唯一的缺点就是费钱。

  短短数月,就烧了足足一百多万贯钱。

  这些钱放在宋明清时期不算什么,可是放在如今的大唐,那就是一笔巨款。

  要知道,大唐在修桥补路上面的拨款,也才三十万贯而已。

  相比起来,推广蒙学的事情就省太多了。

  除了李渊做主在长安城内开设的几家蒙学,内库出了一点钱以外,剩下的诸如张亮、张平高、许世绪等人开始的蒙学,朝廷也好,内库也好,一分钱都没花,都是他们个人出资。

  不过,不花钱的事麻烦也多。

  几乎所有开设蒙学的武勋,跟当地的世家豪门都产生了冲突。

  不是在争抢有名望的先生上产生了冲突,就是在教授学问的时候产生了冲突。

  有人就问了,教授学问的时候怎么可能产生冲突呢?

  那就得好好的了解了解大唐的知识产权了。

  在大唐,有很多知识是人家世家豪门的不传之秘,很多在当地学习,并且学有所成的学子,或多或少都登门求教过。

  他们在成为了蒙学的先生以后,会下意识的宣讲人家的学问,然后就讲出事了。

  人家世家豪门不答应了,就开始闹了,开始找事了。

  比如,琅琊有位蒙学的先生在教授蒙童们写字的时候,下意识的传授的蒙童们王氏的笔法,被王氏知道了,就不答应了,就闹上门了。

  事情密报到朝廷的时候,还在闹。

  有人可能会觉得,临摹王氏书法的人在大唐有很多,为什么王氏不找其他人去闹呢?

  这就是阶级的问题。

  在大唐,有门第的人学习人家的学问,会获得极大的宽容,没门第的人学习人家的学问,会被人以窃学为名,喊打喊杀的。

  看似可以随便印刷,随便宣讲、随便学习的各种学问,其实是有门槛的。

  要越过这种门槛,只有两种方式,要么你是门槛里的人,要么你得重金求取,并且保证绝不外传。

  而这两点,没有一点是贫寒百姓能够满足的。

  这也是世家豪门把持学问,让自己一直处在智者位置上的一种方式。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