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德芸大师兄> 第一百一十六章 讯哥儿(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百一十六章 讯哥儿(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新笔趣阁ddxsku81中文网
  

  (本章未完,请翻页)

  保健的行列里,还美其名曰治疗未来病。

  听着挺高大上的,一些中医还因此自吹自擂,说什么,中医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提前预防疾病。

  纯属特么扯淡!

  家属千恩万谢的推着老人走了,来的时候,老人连话都说不了,萧飞施过针之后,情况立马就得到了缓解,嘴虽然还有点儿歪,说话也不清楚,但总算是没那么吓人了。

  老人刚离开,门帘一挑,白主任就进来了。

  萧飞刚拿起《黄帝内经》准备看,瞧见白主任又只能放下了。

  “白主任!”

  这位老先生每天都得来萧飞的诊室报道个两三次,真要是哪天不来了,萧飞都有点儿不习惯。

  “小萧!忙着呢!”

  就这么大的地方,您看不见?

  “刚送走一位痛风的,都七十多了,还不知道忌口,什么不该吃偏吃什么,涮羊肉的汤那是能喝的吗?”

  想到刚才的那位老人,萧飞也是忍不住吐槽,这也就是儿女们孝顺的,不然的话,就冲着不忌口的坏习惯,上了年岁之后可就有的罪受了。

  “嗐!越是上了岁数,越是不听劝,到了这个年纪,有今天没明天的,要是连吃上都委屈着自己,还不如早早的走了呢!”

  嘿!这老头儿,是当大夫该说的话吗?

  “您倒是看得通透!”

  白主任笑了,抬眼看向了萧飞手上拿着的书,线装版的《黄帝内经》,一看就知道不是公司下发的东西。

  “小萧!有研究!?”

  萧飞拿起《黄帝内经》示意了一下,道:“从小就看了无数遍,咱们这里预备的版本有些错漏,就从家里拿了一册。”

  《黄帝内经》这本书,萧飞也是从小就背过的,不过,这种医家宝典,即便是从头到尾能一字不差的背下来,也不能说就当真掌握了。

  一本医书能流传几千年,真要是能那么容易就读懂了,还能融汇观众,用以治病救人,还称的起“宝”这个字?

  多少杏林圣手,即便是研究了一辈子,也只敢说懂了些许皮毛,更何况是萧飞。

  “现在像你这样的年轻人,当真不多了。”

  这话萧飞都没法接,现实情况而已,说什么都是白扯,西医势大,中医没落,谁也改变不了。

  白主任的哀叹,也不过是在叹息现在立志于学医的年轻人都去拜西洋祖宗了,中医这种土生土长,延续了数千年的文化精粹,反倒是没多少人愿意搭理。

  真的只是年轻人瞧不上中医?

  其实也不尽然,中医自身的问题也很大。

  以前的中医有三宝,一根针,一柱艾,一碗药,三者配合,可以做到立起沉疴、妙手回春。

  比如刚才的痛风患者,萧飞三法结合,就让病人差不多已经恢复正常,除了嘴巴稍稍有点歪,脸还有点斜之外,已经和正常人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眼睛能闭上,嘴能说话,能正常吃饭,还不流口水了,这就是效果。

  可是随着社会发展,西医的全面覆盖,救命的一根针基本上没多少人会了,艾灸也变成了保健疗法。

  剩下的一碗药,也被药典阉割了一次,中医自己也被搞怕了,用药剂量尽可能的小,也成了大家口中的慢郎中。

  甚至现在有些地方,有些医院,有些大夫,居然搞起了治未病这么个项目,这是彻底要把中医拖进保健医学里面啊。

  什么是未病?

  就是未来发生的病。

  别看找了很多理论,什么“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之类的依据,其实说白了,就是因为你不能治疗现有的病症,只能做保健医疗,替人调养身体而已。

  别说治未病伟大高尚什么的,如果真那么高尚伟大,为什么已经覆盖全国,占了头把交椅的西医从来没喊着治未病?

  所以治未病,只是一帮丢了看家手艺的丧家之犬,自欺欺人喊得口号罢了。

  白主任发了一通牢骚,起身走了,紧跟着又有患者过来,萧飞调整好心情,继续投身于治病救人的伟大事业当中。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