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没有吃掉这块肥肉,一是以此麻痹大观国,二来时机还没有成熟,还没有到与大观国全面宣战的地步。
北狄狼子野心一直没变,二十年来横扫西北列国,搜过无数财富资源,暗中积攒国力,打服西戎,如今终于对大观国下手了。
朝中臣子知道迟早都有这么一天,只是没有想到镇守凉州的河西军腐烂成这种地步。
要知道在百年前,河西军还是让北狄和西戎闻风丧胆的存在,以一军之力镇锁两国。
很多不通军事的臣子的认为连河西军都如此不堪一击,其他军队也难挫两国联军锋芒,主张与北狄、西戎两个谈判求和。
有求和派,自然就有主战派,明言我大观国雄兵百万,何畏北狄、西戎两国。
秦楚裳安坐龙位,看着求和派和主战派双方争的脸红耳赤,虽不发一言,心中实则已有自己的主意。
今日局势,在她还没有成为女皇之前,已经早有预测。
自登基以来,她求新革改,目标就是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好应付今日这必然一战。
只是大观国铢积锱累,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此时正是她和豪门名阀矛盾最激烈的时候,内忧外患,可以说北狄等了二十年,选择了一个最好的开战时机。
如果再给她十年时间……眼下说这个已经没有意义了。
求和也不是不可以,北狄、西戎两个必定狮口大开,到时北狄国力再上一个台阶,而大观国国力再次被削弱,此消彼长之下,最终还是死路一条。
至于与北狄、西戎两国开战,说我大观国有雄兵百万,却是大国自信,大观国已经不是百年前的那个大观国,军非强军,师非雄师,否则河西军也不会如此不堪一击。
加上各节度使拥兵自重,这百万雄兵并非完全捏着她这个天子手中。
秦楚裳等他们双方争累了,大殿的争吵声开始减弱,方才开声:“苏长宁,你什么意见?”
求和、主战双方目光齐刷刷落在苏长宁身上,
二年多前,女皇陛下诞下龙子,作为外公的苏长宁就被赦封为国公,勋爵一品,真正成为皇亲国戚。
紧接着,尚书省长官尚书令柳冬星年事已高,苏长宁接替柳冬星担任尚书令一职。
短短不到三年,这位国子监祭酒已经成为大观国最有地位的权臣,作为女皇陛下的公公,他也是女皇陛下最信任的心腹。
苏长宁说道:“我大观国有雄兵百万,确实不假。”
此话一出,主战派立即兴奋非常,看来尚书令大人主战,他说出来的话分量比他们所有人都要重。
怎知苏长宁却话锋一转:“可我大观国疆域辽阔,四面是敌,剑南、岭南两军,镇守南部多年,一者路途遥远,二来南蛮常有暴乱,这两支军队根本无法调用。”
紧接说道:“平卢、范阳两军镇靺鞨,东慑新罗、高丽、倭国,此为我大观国大后方,大片沃土更是我国农桑重地,恰逢战事,靺鞨,新罗、高丽、倭国想必也是虎视眈眈,蠢蠢欲动,如若调军西御北狄,西戎,这些国家趁机在背后捅上一刀,后果不堪设想。”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