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尊师孔仲尼> 第二百三十五章 要活口(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二百三十五章 要活口(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新笔趣阁ddxsku81中文网
  傍晚时分,曲阜,宰予小宅。

  自从宰予被封为菟裘大夫后,鲁侯便下令为他翻修了位于曲阜的住所。

  只不过宰予一再推辞,后来他在大野泽之战中大胜齐军,鲁侯又故事重提,宰予本想顺势接受。

  可他转念又想起了蘧伯玉对他说过的那些话。

  于是他便向鲁侯要求,把房屋中漏风漏雨的几处破损填补上,并在房子四周围上了一层矮墙就够了。

  费邑宰公山不狃站在街边,望着面前这座不起眼的旧宅,忍不住好奇地向守候在门外的看门人问道。

  “宰子如今贵为鲁国的上大夫,继续住在这样的地方,难道不怕国中官吏耻笑他吝啬吗?

  如此尊贵的身份,却委身于这样鄙陋的宅邸,宰子身为我国的大行人,他难道不顾及与诸侯交往时,会影响我国的声誉吗?”

  看门人听到公山不狃提问,只是恭敬的回答道。

  “您不是第一个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我也曾向他提出过疑问。

  只是我家主君回答说:‘从前我贫贱的时候,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生,每天在颂念《诗》《书》之余,如果能按时吃到两顿热腾腾的黍饭,便已经觉得心满意足了。

  现在我虽然身居上大夫这样的高位,代表国家行使着大行人这样关键的官职,仓廪中装着几代人都吃不完的粮食,一言一行就能决定菟裘数百户民众的生死。

  我的富有和权力达到了这样的地步,我又怎么敢不越加谨慎呢?

  从前齐国的东闾子沿街乞讨,碰见了认识他的人。

  那人好奇的问东闾子:您从前做齐国的辅相,事到如今,为什么会落到这样的境地呢?

  东闾子叹息说:我为相六年,然而却未曾推荐一人。我曾经两次拥有过三千万的财富,却没有使一人富足。我现在有这个下场,这应该归罪于我不了解士人运数变化的规律啊!

  由此可见,事务的变化是难以预测的,时起时伏这是命运的规律。

  能够在数年间积累与国家匹敌的财富,也能在朝夕之间沦为衣不蔽体的乞丐。

  能够在时运到来时身居相国一般的高位,也能在时运不济时成为姓名不保的囚徒。

  如果东闾子在他富裕时,可以将财富分给正处于食不果腹的贫苦民众。

  如果在他显贵时,可以多多提携处于贫贱之时的贫寒士人。

  那么当命运逆转、时运变化之际,东闾子遭逢祸患、沦入人生低谷之时,那些曾经受过他恩惠的士人君子、劳苦大众,难道还能对他弃而不顾,对他沿街乞讨的惨状坐视不理吗?

  我愿以东闾子为警戒,将我的富贵分给他人。

  只愿将来我沿街乞讨的时候,能够从百姓的手中,多讨来两口饱饭吧。’”

  公山不狃闻言,忍不住肃然起敬,他低下脑袋连连叹道:“宰子之贤,果非我所能及啊!”

  可他这话刚一说完,又看见地上的门槛却是新的。

  公山不狃不由疑惑道:“这……宰子不是说,不翻新他的宅邸吗?可为什么这门槛却是新的?”

  看门人听了,只是笑着回道:“主君确是不愿翻新宅邸,但自从做了鲁国的大夫以后,门槛却是不得不换新的。”

  公山不狃一寻思,还以为这里面是有什么讲究。

  他问道:“这是为何呀?难道是《礼》中的规定吗?”

  看门人回道:“这不是《礼》的规定,而是与人性有关。”

  “喔?”公山不狃拱手请教道:“愿闻其详。”

  看门人道:“我听说,人的天性是重视听到的,而轻视看见的。重视远处的事物,而轻视身边的事物。

  从小到大常来往的人中,纵然出了贤士哲人,往往人们也会对他轻慢,并缺少礼貌尊敬。

  而对于身居别县他乡的人,只要稍微有了一点名气,就会伸长脖子、踮起脚尖的朝思暮盼,如饥似渴地想与他见上一见。

  但其实比较、审察二者的长短、高下,很可能远处的人还不如身边的人。

  宰子并不是突然变得贤德的,早在他被封为大夫之前,他就已经这么贤能了。

  那时,居住在他附近的邻居和亲族却对他不屑一顾,经常一个月也没有人来拜访他。

  而在宰子成为大夫后,来拜访宰子的人却犹如江中之鱼、林中之叶般多不胜数。

  这么多人突然前来拜访,以致于将宅邸的门槛都毁坏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