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尊师孔仲尼> 第一百七十七章 夫子,你是不是暗示我?(4K4)(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百七十七章 夫子,你是不是暗示我?(4K4)(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新笔趣阁ddxsku81中文网
  

  虽然夫子觉得《太初历》可行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觉得《太初历》是继承自《夏小正》的作品。

  但不论如何,最起码夫子比之从前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总算有了改变。

  只要把‘述而不作’这条去掉,‘信而好古’倒是没什么问题。

  在重视文化传统和吸取历史经验的前提上去开辟创新,这味道就对了。

  不跨出这重要的一步,我的新《周礼》还怎么搞?

  宰予摸着脑袋嘀咕道:“夫子你看你这事儿闹得,还非得这么拐弯抹角的暗示我。我哪怕对权变之术的掌握稍微低一点,都不能领会清楚您老人家的深意啊!”

  不过这倒也不能怪夫子,毕竟鲁国本来就是个谜语人国度。

  鲁国也是诸夏国家公认的,最为含蓄的国家,直白一点的说,就是最不喜欢说人话的国度。

  夫子在这封信中没给宰予引用个七八头十句《诗》,已经足以看出他心情的急迫了。

  其实宰予暂时也没准备在鲁国搞历法改革,但既然气氛都已经烘托到这里了,国君和夫子也都很支持,那他就往上努把力吧。

  宰予捧起那本标满了注释的《太初历》,开始仔细的研读了起来。

  “喔?我当初写这段话的时候,还有这个意思吗?”

  “黄帝?这里还能和黄帝挂上钩?”

  “这个地方,是想让我往当年朝歌天空下起血雨那件事上靠啊!”

  “啧!不得不说,夫子的水平是比子羔高啊!让子羔找点陪审团的立法依据,憋了十几天才憋出两页纸来。你看看夫子,这整本书上,全部都是知识点!”

  ……

  卫国,帝丘。

  迈入而立之年的卫侯端坐于大殿之上,他的目光扫过阶下。

  他的左手边端坐的是卫国上卿北宫结和宠臣弥子瑕,右手边端坐的是卫国大夫祝佗、孔圉、王孙贾、蘧伯玉等人。

  众人一言不发,大殿上一片沉默。

  卫侯见他们都不说话,于是便率先开口道:“诸位难道对方才齐国传来的国书没有半点看法吗?”

  卫侯此话说完,还是没有人应答。

  他见到这里,心平气和的继续问道。

  “寡人没有德行,幼年便继承了君位,即便才能不足、智慧欠缺,但有赖诸卿辅佐,虽然曾遭逢齐豹之乱,但最终还是得以保全禄位。

  诸卿的良策,寡人也是尽量听从,所以卫国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理。

  在对外上,诸位奉劝寡人侍奉北方强大的晋国,寡人也采纳了诸位的劝谏。

  卫国对于晋国的侍奉,就算不能说是丰厚,但也称得上是恭敬了。

  现在齐国威胁要进攻我国,不知诸卿之中,哪一位愿意出使晋国,求取救援啊?”

  卫侯这话说完,堂下的臣子们纷纷左顾右盼、装聋作哑。

  如果卫侯这话是放在一年多以前问,说不定这帮臣子还会有人敢站出来向晋国求援。

  但现在,谁还不知道晋国把奉命出使的宋国使者乐祁扣押在晋,已有一年之久。

  而在三年前,蔡国请求晋国帮忙攻打楚国的召陵会盟上,卫国还与晋国的执政卿范鞅发生过一些小摩擦。

  当时中行寅因为向蔡侯索贿不成,于是便劝告范鞅随便歃个血意思一下就完事了,没必要帮着蔡侯打生打死的。

  而范鞅的想法也与中行寅不谋而合。

  不过他为了安抚蔡侯的情绪,便在安排诸侯歃血时,把蔡侯的顺序提到了卫侯前面来。

  卫侯丢了面子,为此憋了一肚子火,于是便派大夫祝佗去找范鞅讲理。

  祝佗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好说歹说,总算是把范鞅说服,使得卫侯依然排在蔡侯前面歃血。

  但这个梁子毕竟已经结下来了。

  范鞅这人是众所周知的小心眼,谁知道他心里会不会记恨呢?

  再说了,这次晋国扣押宋国的乐祁,就是他下的命令。

  他敢扣宋国的使者,难道就不敢扣押卫国的使者了吗?

  卫侯见到群臣还是不说话,终于有些怒了:“北宫结!”

  北宫结被他叫到名字,赶忙出列:“君上。”

  卫侯也不和他多废话,径直问道:“当初是你一直要坚持和晋国联合,结果现在齐人对我国不满。是去晋国找晋人求援,还是去齐国找齐人和解,你自己选一个吧!”

  ------题外话------

  想求票,从三更到五更

  念月票,从日落到黄昏

  觅订阅,从月初到月末

  得打赏,从今生到来生

  ——节选自《宰予日记》

  7017k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