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您能照顾好他们的孩子,难道还需要发愁,齐国的民众不愿为您效命吗?
我听说,以道德仁义取得天下的方法,叫做王道。
以王道处理政务,就连天下都可以治理的好,难道还不足以治理好您的齐国吗?
如果您可以把今天对待幼鸟的仁爱之心,推广到齐国的民众身上,那么,还需要担心不能与上古尧舜那般圣明的君王相提并论吗?”
宰予一语言毕,满场的宾客都向他报以惊讶的目光,晏子亦是鲜有的赞赏点头。
在场的这些人大多以为这个面生的年轻人,估计又是齐侯从什么地方收拢来的弄臣。
没想到,宰予这一袭话条理清晰、逻辑俨然,甚至还有压过方才晏子谏言的趋势。
这到底是哪里来的俊杰,为什么他们从没有听说过呢?
齐侯听了宰予的劝谏,心中热血涌起,他忍不住起身赞道。
“寡人糊涂,之前一直不能懂得这个道理。今日听到您的言论,寡人才知道原来做错了那么多事。”
他忽然扭头冲着台下右首坐着的中年人说道:“国子!”
中年人起身出列:“臣国夏,在!”
齐侯道:“寡人想了想,之前让你建的离宫就暂且不要修了,寡人的宫室已经足够使用了。
先前晏子一直跟我说郭外民宅有不少破漏的,就让那些已经征发的工匠去修缮这些地方吧。
工匠里也有不少做了父亲的,他们尽心尽力为寡人做事,也不能让他们的孩子挨饿受冻。
对于被征发的工匠,一律增加他们每日的口粮,额外配给肉食与火炭,让他们的家人能够安稳的渡过这个冬日吧。”
国夏闻言,也笑着行礼道:“工匠们知道了这个消息后,一定会感念您的仁德恩义。您距离那些上古的圣王,又近了一大步啊!”
齐侯饮了一口酒,只觉得今日的酒尝起来都比往日的甜。
他乐呵呵地回道:“这怎么只是寡人的恩德呢?这同样是晏子和这位宰氏君子的恩德啊!”
“宰氏君子?”国夏问道:“之前还未曾请教,这二位君子是?”
齐侯大笑着回道:“差点忘了同你们介绍了,这两位是从鲁国来的君子,宰予和端木赐。”
“宰予?”
“端木赐?”
听到这两个名字,在场众人无不变色。
晏子也忍不住抬眼多看了宰予一眼。
他喃喃道:“原来是那个宰予啊,那就怪不得了。孔仲尼的学生里,大概也就这么一个可堪大用的了。”
齐侯见到大家都变了脸色,愕然问道:“怎么?你们都认识吗?”
这些宾客听见这话,一个个哭笑不得。
但凡是齐国的读书人,谁还能不知道宰予和端木赐的大名?
端木赐这个名字一提出来,谁都得赞一声天下巨贾。
现在临淄市面上流通的所有纸质书籍,全都是经由端木赐旗下的商队卖出。
至于宰予,这个名字就更了不得了!
宰子的大名,在临淄的士人圈子里,何人不知何人不晓?
平时大家谈论学问,若是不知道宰予的名字,那是一定会遭到耻笑的。
因为不知道宰予只能说明两个问题。
要么,你是个不懂得与时俱进的老古董,读的都是些大家翻烂了的古籍。
要么,你就是对于做学问完全不上心,因为谁都不相信会有人买不起菟裘宰子的著作。
四钱一页的价格你都不买,这绝对无法用家境贫寒来解释,这只能说明你小子压根不学无术、不求上进。
所以说,不管读过没读过宰予的著作,别人问起来一定要说读过。
不管听没听说过宰予的事迹,问起来也一定要说听过。
在士大夫的圈子里,知不知道宰予这个人,已经从单纯的提问变成了复杂的面子之争了。
也就是齐侯这种成天打猎、听歌,不喜欢读书,然而身份又高到没人敢指责的家伙,才会傻乎乎的说出自己没有听说过宰予的名字。
国夏听到齐侯失言,赶忙想办法帮他往回掰。
国夏道:“君上,我上月还送了您几本从鲁国商人手中买来的纸书,您想必……”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