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明末逐鹿天下> 第266章 粮价暴涨(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266章 粮价暴涨(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ddxsku新笔趣阁
  

  齐博佳喝了一口茶,语气淡然的说道“黄大哥,你不用担心,我之前就派人去家里告诫过。

  秦军真的打来,不要在乎那点土地。

  山西土地本来就贫瘠,还没有多少耕地。

  那一点土地,不值得我们两家为它陪葬。

  秦军主要目的是收土地,只要交出土地,家族一般情况下没有事情。”

  黄东平听到齐博佳这么说,他才放心下来。

  他老爹非常识时务,见风使舵的能力很强。

  不到最后时刻,一般不会下重注。

  他们黄家不想大富大贵,只想平稳的把家族传承下去。

  范永斗为代表晋商八大家,一直通过张家口,把大量货物卖给后金。

  这事儿晋商很多家族掺合的极深,赚取了大量的银子。

  黄家就没太掺合,只是正常卖一些粮食和铁器。

  秦军在西北崛起,乔家等被范家打压的家族,立刻把势力转移到西北。

  黄家也没有任何动作,那时根本看不出来,谁能取得天下。

  现在局势已经非常明朗,他相信自己老爹,不会选择错误。

  齐博佳喝了几口茶,看着在沉思的黄东平,他问向自己一直关心,却又想不明白的问题。

  “黄大哥,我在报纸上看到,秦王那里的商人,拿出五千万两银币,支援秦王作战。

  这事儿能是真的吗?

  秦王真有五千万两银币军饷,那就是用钱砸,也能砸下顺天府。

  我对商场不太了解,黄大哥认为这件事情有几分真实。”

  黄东平思索片刻,说道“我认为报纸上报道的消息不会太假。

  我对于炎黄日报上面内容看的很少,大部分东西都看不明白。

  我经常观看蜀商商会办的报纸蜀商日报。

  这个报纸上的内容最详细,有关于工厂的介绍。

  我曾看到报纸上介绍,蜀商商会会长李宫。

  他在汉中办一家糖厂,就花费了五十五万两银币。

  能花费五十多万两银币办理一个工厂,每年的利润至少也在几千两银子。

  结果远超我预料,糖厂一年就给李宫,带来十八万两银子的收益。

  除去成本和交税,也能带来数万两银子的利润。

  工商业的利润极高。

  秦王只靠种地的士绅,他肯定无法筹集这么多钱。

  但秦王发展名为工业的东西。

  那些工厂,每年都能为工厂主带来庞大的利润。

  秦王发行的债券,我也有所了解。

  这是秦王向商人借钱,每年给予百分之五左右的利息,到时候本金直接偿还,信誉极高,一两银币都不差。

  这可不是和大明一样,直接冲着我们商人要钱。

  大明真要向我们借钱,保证借的钱按时偿还。

  多的不敢说,三四万两银子,我还敢拿出来去借。”

  齐博佳听到这里他就明白,秦王为什么能筹到数额这么庞大的银币。

  秦王是借钱,信誉有保证。

  这些商人还有赚头,而不是损失了大笔钱财。

  他想通这一点,看着黄东平告诫道“黄大哥,你千万不要趁着这次城内粮食暴涨,赚取庞大的利润。

  现在看情况,大明是要守不住了,必须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黄东平听到齐博佳这么说,他脸上的汗水,当时就落了下来。

  他千算万算,没有算到秦王可能秋后算账。

  自己差一点,就要万劫不复了。

  黄东平立刻告知离开,返回自己家的粮行。

  他让掌柜子把粮行的大门打开,粮行重新开始营业。

  黄东平拿出五千两银子,立刻把朝廷摊派的银子交了,破财免灾。

  黄东平看着来粮仓购买粮食的客人。

  他们每个人都面露菜色,站在粮食的柜台犹豫不决。

  最后只能拿出来一点点散碎银子,购买一小袋粮食。

  黄东平想着,怎么能让他的名气打出去,救活更多的百姓,又不会对自己造成太大影响。

  黄东平没敢降粮价,现在按照市价卖粮,那就是非常良心的粮商。

  他真敢降价,他这个粮行,第二天就会被查封。

  那些勋贵,绝不会允许破坏市场的商人存在。

  黄东平从其他商行手中,购买了大量米糠。

  这种难吃的米糠,士绅和勋贵家里的下人都不吃。

  黄东平低价向外售卖米糠。

  在粮价高涨的现在,难吃的米糠,也能成为救命粮食。

  他这种行为,只是救了最底层百姓的命。

  本来买不起粮食的百姓,也不会影响到粮价。

  7017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